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i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票质押始于股市低迷的2010年,在2013年时,《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试行)》的推出,标志着股票质押式回购这一创新业务首次登上历史舞台。股权质押由于其融资成本低的特点,一度成为融资“利器”。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数据,截至2019年11月08日,A股质押的总市值为2.91万亿元,占总市值的比例为5.24%;A股共有1980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股权质押,其中,70家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比例超过50%,348家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比例在30%-50%之间,808家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比例在10%-30%之间,754家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比例小于10%。这表明股权质押行为变得越来越普遍。这种普遍的行为也带来了风险。为了研究股权质押所带来的风险,在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之后,本文首先对股权质押的概念及特征进行了阐述,然后深入探讨了股权质押风险及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并以华谊兄弟作为研究案例,对华谊兄弟的股权质押风险及防范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得到关于如何防范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所带来的风险的启示,并从质权人、中小股东及出质人角度提出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的防范对策。作者认为质权人与中小股东都应当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质权人应当主动防范风险。与此同时,作者认为增加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是防范股权风险的关键措施。通过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股权质押的本质是融资工具,这种既不会稀释股东权益,又可以迅速带来大量流动资金的融资方式,其发展势必是十分迅速的。第二,股权质押在使公司获利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股权质押首先将股权风险转移给了质权人;其次,股权质押会加剧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的分离,由此引发的代理问题将会损害中小股东利益;最后,当股价下跌超过平仓线时,控股股东就面临丧失控制权的风险。第三,质权人、出质人以及中小股东三者之间的风险冲突,需要通过监管机构对于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行为的规范来缓和,外部强有力的监督与管理能令三者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第四,股权质押风险产生于股权质押生效的一刻,消逝于当控股股东将股权赎回之后。这也就是说,股权质押风险的防范必须从股权质押行为之前就开始并且贯穿于整个股权质押过程,并且在事后应当对股权质押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以获得经验和启示。
其他文献
随着市场上企业并购规模不断的发展,企业并购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企业投资活动。随着2014年进行了并购审批制度的改革,相关并购审批程序得以简化,部分审批事项也被下放或者取消,中国并购便迎来了新的热潮。自2014年开始并购商誉规模就不断扩大,并购所产生的商誉占企业资产的份额也越来越大。到2017年和2018年各上市公司的业绩承诺的不断到期,有很多上市公司都出现了巨额的商誉减值,然而上市公司商誉减值测
目的: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近十年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NEC病情进展及手术治疗的相关危险因素,明确NEC向严重形式发展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手术评估及预后的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NEC患儿的临床资料,共321例,其中有4例因外院住院治疗,急性期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资料不全予排除,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