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是所有土地的使用类型中最具有价值的部分,是农耕作业的平台,因此,耕地的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好坏影响着粮食种植的安全和我国农耕作业的可持续发展性。为了建设高质量耕地,并且为合理利用土地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调查研究耕地地力中的构成因素对耕地的影响程度和影响大小是十分有必要的,该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对耕地地力做出一个评价的过程。本论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云南省的马关县,通过大量的收集和研究相关的资料与研究区域的数据,并且对这些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取,然后利用ArcGIS等地理空间数据处理软件以及Excel、SPSS等数据分析处理软件对相关实验数据进行提取和处理,建立实验区域耕地信息的基础数据库。利用这些数据对相关的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直到行政村一级的行政区划图进行空间数据的叠加处理,构成耕地地力评价的小单元。然后从土壤的管理、建立土地的条件、耕作地表土壤层的理化性状、耕作地表土壤层的养料成分情况以及气候共五个大的方面中选出16个参与评价的因素来创建马关县的相关耕地地力评价的模型和模型中参与评价的因子体系,根据德尔菲法来确定参评体系中每一个评价因子的相关隶属函数,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来测算马关县各评价单元中的耕地的生产能力综合指数,最后根据这个指数来对综合评价耕地的地力。通过研究,总结出如下几个结论:1、通过基于GIS的数据处理方式对研究区域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功能,对在耕地的地力评价中使用的相关研究区域的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通过计算机划分评价的单元,然后计算机智能的批量录入和计算相应的属性数据,大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通过本文研究表明,利用GIs技术能够简单、轻松、快速地对耕地地力及其相关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更加科学、更加全面的做出评价,这种方法相比于传统的评价方法要更加的快速和有效。2、利用层次分析以及模糊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进行耕地地力评估,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评价过程中评估人员造成的主观因素的参与,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不同的耕地之间的地力差异性,使得对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得到的结果能够具有全面性、客观性、直观性和科学性。3、本文采用德尔菲法来选择参与评价的因子,选择的原则有以下四点:能够对耕地的地力优劣程度造成较大的影响;在研究区域内的变化程度比较明显、差异较大;具备一段稳定时间的影响;与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息息相关。综合选取相关领域专家知识和数理统计等参评因素的方法,建立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本文初步摸索出了一套基于马关县的耕地地力调查评估方法和详细的技术流程,进一步完善了全国耕地地力调查评估的技术规范,对云南省及我国其他山地地区的耕地地力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4、在耕地地力评价的过程中加入高效的地理信息“3S”集成技术并与传统的评价方法进行适当的结合,来评估县域一级的耕地地力是直观、科学、有效的。本研究的成果为:马关县耕地地力调查样点分布图、马关县耕地地力等级图、土壤养分图(有效P、速效K、有效Zn、有效B、有机质)、土壤pH值图、地形部位分布图、灌溉分区图、排涝等级图、地貌类型分布图、马关县耕地资源信息库,马关县耕地地力评价数据库等数据格式不同的数据库,马关县耕地地力评价的成果可以用于对该县的农业进行规划,指导马关县的现代农业的发展。5、根据采样点的土壤测试数据的分析,对土壤养分影响耕地地力的程度做出分析评价,使得耕作者能够更加有效地了解、掌握、运用土壤养分的变化情况,根据分析测算得到的土壤养分的变化情况适时的更改农业生产原料的配比,评价得出的结果可以针对马关县以后在耕作中的施肥技术进行指导,并提供可以借鉴参考的大量相关的基础性理论数据。6、依据耕地地力指数,将马关县50720.00公顷耕地地力共9个等级,其中一级耕地面积4528.02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8.93%;二级耕地面积3671.01公顷,占7.24%;三级耕地面积4320.05公顷,占8.52%;四级耕地面积5994.86公顷,占11.82%;五级耕地面积9026.28公顷,占17.80%;六级耕地面积11136.29公顷,占21.96%;七级耕地面积6349.84公顷,占12.52%;八级耕地面积3858.02公顷,占7.61%;九级耕地面积1835.64公顷,占3.62%。马关县耕地土壤以四、五、六、七级为主,有32507.27公顷,占耕地的64.10%,一、二、三、八、九级面积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