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同属于代谢性疾病,具有共同的危险因子,如高血压、血脂异常、血液高凝状态、高胰岛素血症、肥胖等,而这些正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大量的研究表明,高胰岛素血症是滋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代谢相关疾病的“共同土壤”,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后的乘积效应,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为此,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治疗第三次报告(ATPⅢ)中糖尿病被列为冠心病的等危症。其发病率以每年3000~4000万的速度速增并有年轻化的趋势,死亡率也逐年上升,成为严重威胁现代人类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的头号大敌。祖国医学未提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病名,但对于糖尿病、冠心病分别有论述,分属于消渴、胸痹、真心痛、心悸等范畴讨论。在此基础上,现代医家结合现代研究方法及临床经验总结,提出诸如糖心病、消心病、消渴胸痹等病名,同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认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不节,贪逸少劳,加之外邪侵淫,即所谓“先天不足”、“后天失养”为其主要病因,痰瘀为主要的病理产物,进一步加速了疾病的进展。在临床治疗中需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病为前提,辨证为核心,其常见证型为气阴两虚、阴虚火旺、气滞血瘀、痰浊瘀阻、寒凝血瘀、心脾阳虚等,由于针对性研究较少,其证型一直未有统一的标准,因此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辨证分型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目的本课题拟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辨证分型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收集204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将所采集数据输入EpiData3.10建立数据库,将数据导入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中医证候群的筛选采用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中的变量聚类法(Variables Cluster),再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及专家意见,判定每种分型的代表症状,采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出各证型的主要症状,最后归纳出中医证型。研究结果经聚类后辨证,气虚痰瘀型106例,占52.0%,气阴两虚夹瘀型40例,占19.6%,阳虚血瘀型58例,占28.4%。其中以气虚痰瘀型为最常见,瘀证贯穿整个病程。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在证型分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病变以多只病变为主,气虚痰瘀型尤为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量小、疾病本身特殊的病理机制有关。体重指数(BMI)在证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气虚痰瘀型最高,气阴两虚夹瘀型最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在证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气阴两虚夹瘀型血糖水平最高。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上常见证型分为气虚痰瘀、气阴两虚夹瘀、阳虚血瘀3个证型,其中以气虚痰瘀为最常见,瘀证贯穿整个病程。气虚痰瘀型肥胖明显,气阴两虚夹瘀型血糖水平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