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TMD)是口颌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diskdisplacementADD)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一种类型,包括可复性盘前移位和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目前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方法主要有:牙合板、理疗、关节镜治疗、药物封闭治疗等。其中牙合板治疗能有效改善TMD患者的临床症状,作为一种保守、可逆的方法因而成为最常用的治疗手段。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是一种无创伤、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的检查手段,它可通过其多序列、多方位成像从而能够清楚显示关节软组织结构,所以MRI是诊断TMD患者关节盘移位和变形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本研究运用MRI比较RW-splint治疗关节盘前移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前后的影像学改变,以探讨RW-splint对关节内部结构的影响。目的:测量RW-splint治疗前后关节盘前移位TMD患者关节盘和髁突的改变,探讨RW-splint的治疗机制和疗效,为RW-splint在临床上更好地用于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提供一定的合理的科学依据。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2009—2012年曾在广东省口腔医院正畸科和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口腔科采用RW-splint治疗的关节盘前移位TMD患者20例,男7例,女13例,年龄13~30岁,平均16.8岁。治疗时间6~21个月,平均11.7个月。纳入标准:(1)符合TMD研究用诊断标准(RDC/TMD)轴I:(2)治疗前MRI影像证实为双侧关节盘前移位;(3)已行RW-splint治疗;(4)治疗前后资料完整(如MRI、CBCT等)。排除标准:(1)影像资料模糊;(2)髁突严重发育不良。2.研究内容使用1.5T核磁共振机GESignaExciteⅡ型机(通用公司美国)对20例患者治疗前后分别在闭口位和最大开口位进行双侧颞下颌关节区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先确定斜矢状位(垂直于髁突长轴)和斜冠状位(平行于髁突长轴)扫描方向。在此方向上,行质子密度加权像扫描、快速自旋回波T1及T2权重像扫描。成像参数:斜矢状位,层厚2mm,脉冲重复时间200ms,回波时间24ms。斜冠状位,层厚2mm,脉冲重复时间475ms,回波时间24ms。应用软件PACS影像诊断工作站对以下内容进行测量和观察。2.1关节盘-髁突角度的改变采用Drace标准(见图1)即盘分界角法进行关节盘-髁突角度的测量。盘分界角法:在斜矢状位T1加权像上,关节盘后带和双板区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盘分界线),关节盘后带位于髁状突顶部,盘分界线与髁突12点位垂线形成的夹角(盘分界角)在前后10°之内,定义为正常盘突关系,向前超过盘分界角10°定义为关节盘前移位;向后超过盘分界角10°定义为关节盘后移位。同时,通过测定盘移位的程度判断病情的轻重程度,用Ogutcen-TollorM的方法利用对颞下颌关节盘位置改变病例进行研究,通过测量盘后缘与髁突中心垂线之间的夹角,将关节盘的前移位分为五级。其中正常为0级:0~10°,轻度盘前移位为Ⅰ级:11~30°,中度盘前移位为Ⅱ级:31~50°,重度盘前移位为Ⅲ级:51~80°,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为Ⅳ级:80°以上。通过这种方法对患者采用RW-splint治疗前后盘突关系的改善进行评估。2.2关节盘位置的改变采用坐标测量法(见图2)对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盘在x、y轴上坐标值的改变进行测量,评估关节盘移位程度,观察患者关节盘位置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上的改变,分析其位置的改变。2.3髁突位置的改变采用坐标测量法(见图2)对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盘在x、y轴上坐标值的改变进行测量,观察患者关节盘位置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上的改变,评估其位置的改变。2.4关节盘长度的变化分别在关节盘前带的前缘和后带的后缘各做一切线,两切线的水平距离即代表关节盘的长度(见图3)。2.5关节盘形态的改变正常的关节盘在矢状位上,MRI影像上呈双凹形,即较厚的前带,薄的中间带和最厚的后带。MRI上关节盘形态的确定:按Taskaya—Yil—maz和Ofutcen—Toller的方法将关节盘形态分为双凹型、均厚型、伸长型、双凸型、后带膨大型、圆型、折叠型,除双凹型外其余定义为关节盘变形(见图4、图5)。结果1.关节盘-髁突角度的改变:与治疗前相比,RW-splint治疗后①闭口位上20例患者左右侧关节盘-髁突角度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最大开口位上20例患者左右侧关节盘-髁突角度均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关节盘位置的改变:与治疗前相比,RW-splint治疗后①闭口位上关节盘坐标值改变的结果显示:20例患者左右侧关节盘x轴坐标值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轴坐标值均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最大开口位上治疗前后的关节盘坐标值改变的结果显示:20例患者左侧关节盘x轴坐标值减小,y轴坐标值增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关节盘x、y轴坐标值增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髁突位置的改变:①闭口位上髁突坐标值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20例患者RW-splint治疗后左右侧髁突x、y轴坐标值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最大开口位上治疗前后的髁突坐标值的改变显示:治疗后20例患者左侧髁突x、y轴坐标值均增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侧髁突x轴坐标值增大,y轴坐标值减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关节盘长度改变:与治疗前相比,①闭口位上20例患者治疗后左侧关节盘的长度由10.26±1.23mm增加到11.13±1.42mm;右侧关节盘的长度由9.83±1.17mm增加到10.50±1.36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最大开口位上20例患者治疗后左侧关节盘长度从9.83±1.17mm增加到10.50±1.36mm;右侧关节盘的长度由10.26±1.23mm增加到11.13±1.42mm,治疗前后左右侧关节盘长度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关节盘形态的改变:在20例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中,左右侧关节盘形态的改变治疗前后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RW-splint治疗能改善盘突关系。2.RW-splint能使前移位的关节盘向后回复,使移位的髁突向前、下移动,恢复正常的生理位置。3.RW-splint治疗能使缩短的关节盘长度增加,减轻关节内组织的损伤。4.RW-splint治疗对改善关节盘变形效果不显著。5.RW-splint的治疗有效、安全、可逆、无侵害性,可作为关节盘前移位TMD患者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