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中年危机时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tfoot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赫尔曼·黑塞是德国文学史上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与他同时代的作家几乎无一人能与其匹敌,因此被誉为“德国浪漫派的最后一位骑士”。他的小说《荒原狼》、《纳尔其斯与歌尔德蒙》和晚期作品《玻璃球游戏》等被陆续翻译到中国,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受广大中国读者与学者的喜爱。19世纪20年代是黑塞的危机时期,在这一时期产生的作品反映出这段黑色岁月对其思想产生的深刻影响:家庭生活的不幸、主流社会的排斥都可在其作品中找寻到踪迹。小说中的主人公都被置于精神与自然对立的矛盾境地中,为了达到两者之间的统一,他们一直都在追寻“向内之路”的道路上艰难跋涉。而女性形象作为文学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象征性作用在黑塞的作品中得到很好的体现。这些女性形象的出现一方面与黑塞的个人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也对主人公个人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国内对黑塞作品的研究在文学研究领域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作家单个文本的分析以及作家与东方特别是中国文化的联系等方面。因此本篇硕士论文选取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荣格的精神分析法和中国道家中的对立统一思想为理论依据,从黑塞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出发,深入探讨女性形象在其作品中的象征意义,从而获得对黑塞作品的全新认识。笔者选取了黑塞写于中年危机时期即20世纪20年代的三部作品-《席特哈尔塔》、《荒原狼》和《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对其中的女性形象进行阐释和解析。文中的女性形象在男主人公寻找“向内之路”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他们寻求“个体自我”与“永恒自我”的统一起到引领与支持作用。本文尝试用最基本的文本分析方法,结合小说主人公的人生历程对其中重要的女性形象进行逐一剖析,挖掘其象征意义,分析其在男性精神发展中的作用,进而展现处于精神危机中的个人重新找回自我的认知过程。
其他文献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自1933年第一次被引进中国后,在其后几十年的时间里,伴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这部作品在中国也经历了由赞扬到冷落
<正>文广会、王月在《秘书》2014年第11期《"五个坚持"视野下的秘书写作》一文中,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坚持"出发,深入阐述了其对秘书工作的指导意义。1.坚持绝对忠诚的
实践证明,用风电、光电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是解决边远无电地区供电问题的有效手段,与延伸电网、柴油机发电相比更经济可行。中国光明工程计划是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牵头制订
根据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借鉴逻辑框架法、风险矩阵法等评价模型及原理,研究设计了《内部控制风险导向评价指标体系》。审计实例验证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合
用B&K 2250手持式精密噪声分析仪,对跨坐式独轨列车运行时产生的噪声进行信号采集及分析,得到其传播规律、频谱等特性,并与普通轮轨噪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重庆独轨列车低频
中国大片忽视了影片的伦理色彩、人文精神、思想深度,华丽的形式与苍白内容形成了巨大反差,奥斯卡情结、商业化追求和编剧的弱化是导致中国大片如此状况的原因;影片《英雄》
以密度为主处理(基本苗22,27,33万/667m~23个水平),施氮量为副处理(纯氮0,4,8,12kg/667m~24个水平),对川西平原春播小麦进行密肥试验,结果表明:(1)低密度平均产量显著低于中
<正>中华文化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智慧、思想的综合体现,也是生生不息的炎黄子孙的文化血脉和根源。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育中,诵读国学经典已经成为一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