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经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为代表的社会转型是一个利益不断分化、不同利益相互碰撞和妥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使社会充满了不同类型的风险,这些风险经过一系列演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社会冲突,对正常的社会秩序产生了冲击。近年来,有一种冲突引发了来自社会各方的关注,这就是"邻避"冲突。"邻避"(not in my backyard,简称NIMBY)一词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国家,指的是人们对于在自家附近修建某些设施如化工厂、垃圾焚烧厂、核电站等所持的反对态度及抵制行动。这些设施因其具有的某些负外部性特征而导致人们对其产生反感。自2008年以来,以厦门市民反对在厦门建设PX化工项目等为代表的邻避冲突的频繁发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邻避冲突的高发期。而对于邻避问题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国内学术界的热点。社会冲突的根源在于社会风险,社会冲突治理的治本之策是进行社会风险治理。因此,本文试图将风险治理的思想引入邻避冲突的治理之中。本文通过对邻避、风险、治理、风险治理等概念的含义和特点进行整理、总结,引出本文的主题——风险治理思想在邻避冲突治理中的应用。由于风险治理在中国的邻避冲突治理中缺乏应用成功的实例,因此文章决定通过先提出一个邻避风险治理框架设想,并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来检验该框架,尝试发现框架的不足,并探究原因,总结、分析风险治理思想应如何应用与邻避冲突的治理当中。风险治理框架包含风险评估准备、风险评估、风险类型化与估算、风险管理和风险沟通五个要素。在梳理、总结有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以及邻避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依据风险治理框架本文提出了一个邻避风险治理框架设想,包含邻避风险评估准备、邻避风险评估、邻避风险类型化与估算、邻避风险管理和邻避风险沟通五个要素。随后,本文尝试运用该框架对京沈高铁邻避事件以及九江PX项目事件两起邻避冲突的案例进行分析。在分析中,本文发现基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及邻避风险管理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的邻避风险治理框架对于邻避冲突的产生、演化等难以给出准确的预测。经过对邻避风险框架进行基于邻避风险产生及演化机制的分析,本文得出了两个结论:1.邻避心理产生的不确定性影响风险评估的可靠性;2.邻避风险产生及演化机制的复杂性增加了风险评估的难度。由此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以及如何正确地将风险治理的思想应用于邻避冲突治理当中提出了建议,如在"项目决策前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环节中,可不必明确要求对项目的邻避风险进行评估","政府和建设单位应当采用更加积极有效的沟通方式"等。化解中国的邻避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工作。解决邻避问题需要创新思路和方法。风险治理的思想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在今后的邻避冲突治理中,运用风险治理的视角,做好邻避风险分析、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防止风险演化成冲突,将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