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羽毛是禽类表皮的衍生物,是羽囊突出体表的部分可见结构,羽毛的类型(飞羽或绒羽)和品质与羽囊的类型和早期形态发生密切相关,并受Wnt、BMP、FGF等信号通路的调控。开展鹅羽囊早期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有助于揭示羽绒和羽毛的差异调控机制,并为实际生产中高产鹅绒的品种培育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指导。目前关于鹅羽囊早期发育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皖西白鹅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羽囊标记基因的表达模式,确定鹅羽囊早期发育的时序性;选取羽囊形成前期和羽囊形成早期两个时间点,对皖西白鹅胚胎背部皮肤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影响鹅羽囊发育的候选基因,并通过qPCR及整体原位杂交技术对候选基因在皖西白鹅背部皮肤及羽囊中的表达水平和表达模式进行检测,初步推断这些候选基因在鹅羽囊发育中的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整体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羽囊早期发育标记基因β-catenin的表达模式,发现皖西白鹅羽囊形成前期和羽囊形成早期分别对应于胚胎期第8.5d(E8.5,没有羽囊原基)和胚胎期第10.5d(E10.5,形成羽囊原基),比鸡羽囊的形态发生晚2天左右。 2.选取皖西白鹅E8.5和E10.5背部皮肤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及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出281个上调基因和287个下调基因(qvalue<0.005和|log2(foldchange)|>1),KEGG分析表明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富集在Wnt、TGF-beta、Hippo和Hedgehog等与细胞增殖和分化紧密相关的信号通路中。推测Wnt信号通路上调表达的7个基因(LEF1、DKK1、WNT16、FZD1、FRZB、SFRP1和SOSTDC1)是调控鹅羽囊早期形态发生的候选基因。 3.通过qPCR检测上述7个候选基因的表达模式,发现7个基因在E8.5-E10.5全部上调表达,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与羽囊早期形态发生呈现正相关。其中,LEF1、DKK1、WNT16、SOSTDC1在E9.5表达快速升高;SFRP1、FRZB在E11.5表达较高;FZD1在E12.5表达最高。 4.通过整体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上述7个候选基因在皖西白鹅胚胎发育5个时期(羽囊发育过程的E8.5-E12.5)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WNT16在羽囊发育早期的羽囊原基和羽囊发育后期羽芽的A-P轴的形成时期均有表达,后期的表达增强;DKK1在羽囊原基和羽芽的末端表达较强;FZD1在羽囊原基以及后期羽芽A-P轴和P-D轴形成阶段表达;LEF1在羽囊原基表达;SOSTDC1在羽囊原基外呈环状表达,从E8.5-E12.5,表达增强;FRZB和SFRP1的表达信号较弱。根据以上结果推测参与调控羽囊原基形成的候选基因是LEF1,、DKK1和SOSTDC1。SOSTDC1对维持羽囊原基边界的稳定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参与后期羽芽A-P轴形成的候选基因是WNT16和FZD1;对羽芽P-D轴形成起调节作用的基因可能是DKK1和FZD1;FRZB和SFRP1对羽囊的发生发育作用较小。初步预测的功能候选基因为后续的进一步深入研究鹅羽囊的发生发育过程提供了前期基础,为高产鹅绒的品种培育提供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