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改革开放40周年,农村改革40周年,首次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三农”问题进一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村题材纪录片,作为反映“三农”问题重要媒介手段,在记录农业发展,农村变革,农民心灵嬗变的过程中,是从未缺席的。纵观农村题材纪录片研究,相关学者已从叙事、传播和形象等视角予以考察和分析,这些都是成立的,值得肯定的地方。为进一步拓宽农村题材纪录片的研究领域,笔者试图引入话语分析,尝试从话语层面去考察农村题材纪录片创作,因为话语切入更容易展开,它涵盖的面也是多层面、多角度的,抓住了话语,也就等于牵住了创作的“牛鼻子”。纵观农村题材纪录片的创作历程。从上个世纪50年代,第一部纪录片《到农村去》的播出,到新世纪以来,系列纪录片《记住乡愁》的热播。农村题材纪录片,在紧跟时代步伐,烛照社会现实中,以润物细无声之势悄然崛起,逐步汇聚成政治化、个人化、乡土化等三种主要话语形态。这三种话语,又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彼此融合,在整合中共同推动着农村题材纪录片的发展。论文主要以话语分析、叙事学、文化学等理论为支撑,着重对新世纪以来农村题材纪录片中政治化、个人化、乡土化的创作历程、发展困境和现实路径予以分析,探究其话语背后逻辑与话语变化内在、外在的因素,并对如何才能在各个话语形态中,更好地实现农村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提出有效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思考。论文主体内容主要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政治化:对农村发展的主流关注。政治化农村题材纪录片,主要以“党和国家”的视角,去考察农村发展变迁和农民生存境遇的创作,承担着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化和灌输的作用。论文主要从政治化发展概况、话语特征和话语建构之思三个层面予以探讨。叙述者主要建构了官方主导下倡导者形象,在宏大政治变革语境下来言说的,主要采用了“形象化政论”为主的创作模式。旨在为后期纪录片创作提供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第二部分,个人化:对农民生存的人文关怀。个人化农村题材纪录片,主要以个人的生存、自由和解放为核心,去关注农民个体的生存境遇,流露出浓厚地“人文关怀”精神。论文主要从个人化创作历程、话语特征和话语建构之思三个层面予以考察。叙述者主要建构了主体消隐下隐蔽者形象,在转型变革人文关怀语境下来诉说的,主要采用了“直接电影”为主的创作模式。旨在为后期纪录片创作提供出启示思考。第三部分,乡土化:对农村文化的当代开掘。乡土化农村题材纪录片,主要以传统文化视角,致力于乡村文化背后的传统意识和民主文化心理的挖掘。把乡村文化视为一种资源,为乡村文化未来建设提供了N种方案,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精神之钙,更是抵御经济全球化风险的有效措施。论文主要从话语创作历程、话语建构现状、话语建构之思,三个层面展开探讨,叙述者主要建构了柔性文化下的问道者形象,在乡土文化的“乡愁”语境下来言说的,主要采用了“展示+陈述”为主的创作模式。对乡土化农村题材纪录片创作的探讨,旨在为后期纪录片创作提供启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