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首先对广东和广西12个砷污染区蕨类植物种类进行了野外调查,结合土壤中添加0-500mgAskg-1、生长12周的室内盆栽实验,从科、属、种、种群(污染和非污染来源)等层面,研究了蕨类(特别是凤尾蕨属)植物对砷的富集特征。砷等元素含量测定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然后,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比较研究了砷超富集和非砷超富集植物以及砷超富集植物不同来源(污染和非污染区)种群体内主要黄酮类化合物和有机酸的变化规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植物样品经H2SO4-CH3OH甲酯化、CH2Cl2萃取、饱和NaCl洗涤和无水Na2SO4干燥浓缩,分离到草酸、丙二酸、苹果酸、柠檬酸、棕榈酸和亚麻酸共6种主要有机酸(毛细管柱:HPUltra2,50m×0.2mm×0.33μm;载气:He)。非污染来源的井栏边草、蜈蚣草和半边旗,无论5还是40mgAsL-1处理,叶片、叶柄和根中这6种有机酸和总有机酸的含量均未出现显著增加,相同砷处理浓度下种间差异也均不显著。不管是砷超富集与非砷超富集植物还是超富集植物不同来源种群,叶片、叶柄和根中均是苹果酸含量最高,其次是草酸,亚麻酸含量最少。从有机酸生成的时间效应看,在0和20mgAsL-1处理下,几种有机酸在砷超富集与非砷超富集植物中存在不同程度差异。从有机酸在砷超富集与非砷超富集植物体内的变化趋势看,与黄酮相类似,本研究中的几种有机酸与砷超富集特征也无直接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