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视网膜母细胞瘤微血管密度及VEGF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微血管密度、VEGF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中的表达及其与RB分化程度和肿瘤浸润的关系。
对象和方法:应用CD34单克隆抗体、VEGF单克隆抗体、采用S-P免疫组化法,对52例未经治疗的RB常规石蜡标本行MVD、VEGF表达的测定。
结果:肿瘤侵犯脉络膜,突破筛板侵犯视神经的RB微血管密度高于未侵犯组(p<0.05)。分化型RB组织VEGF表达低于未分化型(p<0.05);VEGF视神经侵犯组表达高于未侵犯组(p<0.05)。
结论:微血管密度的增高与RB的局部浸润有关,VEGF表达与RB组织学分型及视神经浸润有关。
第二部分视网膜母细胞瘤综合治疗后组织病理学特点及MVD、VEGF及Ki-67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综合治疗后组织病理学和临床特点,以及综合治疗后RB的血管变化、MVD、VEGF、Ki-67的表达情况。
方法:对9例综合治疗后行眼球摘除术的病例的组织病理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的病人接受了静脉VEC标准化疗方案(长春新碱、依托泊甙、卡铂),6例病人给予了局部治疗。6例在综合治疗过程中行计划性眼球摘除,3例为复发病例。使用血管内皮特异性抗体CD34测量微血管密度,用免疫组化和实时多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量VEGF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测Ki-67的表达。
结果:在9例眼球中,6例为视网膜母细胞瘤国际分期(IIRC)分期D期的肿瘤,3例为E期。眼球摘除的原因为:广泛玻璃体种植(8/9),肿瘤的复发(3/9),大量网膜下液,网膜下种植(3/9),玻璃体出血(2/9),完全的牵引性视网膜脱离(3/9)。在综合治疗期间肿瘤都表现为缩小,基地部宽度平均缩小43.7%,厚度平均缩小57.9%。三例复发病例,从化疗结束到眼球摘除的时间平均为5.7个月。其眼球摘除的原因为:原有瘤体的增大复发(3/3),产生新的瘤体(1/3),玻璃体、视网膜下种植复发(2/3)。3例表现为奶酪-芝士状消退模式,1例表现为鱼肉状消退模式,5例表现为混合型消退模式。6例计划性眼球摘除病例,在治疗过程中,肿瘤组织微血管消退,MVD降低,部分血管闭塞,玻璃样变。3例复发病例肿瘤组织中可见大量新生微血管,MVD增加。计划性眼球摘除病例的VEGF表达低于复发性:RB。3例复发性RB的Ki-67表达均为阳性,计划性眼球摘除病例中,超过4个化疗周期的病例Ki-67表达阴性。玻璃体、视网膜下种植无血管。
结论:综合治疗后眼球摘除的最主要原因为广泛玻璃体种植。混合型消退模式是最常见的消退模式。综合治疗过程中行计划性眼球摘除病例肿瘤血管可表现为玻璃样变,MVD和VEGF表达降低。MVD增加和VEGF表达增高在综合治疗后RB的复发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复发性RB的Ki-67表达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