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进入产业转型期以来,由闲置在城镇中心的工业遗产改造而来的创意产业园是近年来建设的热门项目,与此相关的改造设计的研究亦成为建筑领域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选择我国典型的改建型创意产业园内工业遗产建筑案例,提取分析其形式特征,从中探讨工业建筑形式的原型和文化内涵;并对其中的代表性建筑案例展开意向认知的主观评价调查,结合其形式特征分析二者的关联性规律,为同类改造建筑的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同时为实践项目提供指导性的策略,优化改造设计方法。研究从类型学理论出发,将国内典型改建型创意产业园内的工业遗产建筑按结构选型分为混合结构、框架结构和排架结构三类后,分别进行形式特征的提取和分析,从城市、建筑、细部三个层面研究形式构成要素的属性特征;进而提出修复式改造与更新式改造的方法,并分析其应用效果。在此基础上运用法造软件构建形式语汇的语义本体模型,探讨类型的原型及其历史内涵。其次,通过语义差异问卷针对代表性工业遗产建筑展开意向认知评价,把握影响感性评价的主要因素,分别为风格形态、色彩配置、建材运用与情感反应四项;通过各影响因素下调研样本的形式特征与评价分值的对比,分析二者的关系,归纳在公众的感性认知中体现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且符合创意产业要求的形式特征;同时结合上章内容总结重塑体量、搭配用色、活用旧材的改造方法。最后,通过探讨上海闸北机械厂改造项目中各结构类型主要保留建筑的改造设计,提出在既有建筑形式特征研究基础上的改造设计思路,结合功能业态的布局,采用前文总结的改造方法,在城市、建筑和细部层面提出改造优化的设计方案,进而归纳工业遗产改建型创意产业园建筑注重合理性、强化可识别性、发展可持续三项改造策略。本文通过类型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目前国内典型创意产业园内工业遗产建筑的形式类型及其属性特征,以及与建筑意向认知的关联性,总结改造手法并应用于实践项目中,对改建型创意产业园内工业遗产建筑提出改造策略;并对今后课题的深入方向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展望。基于类型学和感性心理领域的研究,在理论层面提出了科学研究以及合理评价的方法,在实践层面提出了改造设计的过程和优化策略,为相关建筑创作实践和工程建设提供建议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