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西派是清詞史上最大的詞派,以南宋雅正思想為旗幟,掀開中國詞史新的一頁,標誌著清代詞學振興。論文以米歇爾·福柯譜系學的研究方法,闡釋浙西派雅正詞學理論的主體與變體,揭示雅正思想在流派的非連續性發展的話語秩序。朱彝尊與汪森納入南宋張炎的雅正思想,以此作為流派有力的權力來源,由騷雅的内涵改造成醇雅,經厲鶚與王昶致力改造張炎的清空為兩種美學意蘊的清雅,一直從雅的内涵内化和深化騷雅與清空。在常州派崛起與形成之際,吳錫麒與郭麐尋求詞學外延轉換雅正論,分別引入“窮而後工”及性靈說,並先後脫變出詞有二派及轉換為詞有四體,以自身特性作出選擇,不是依據原有的雅正功能發揮其重要性,而是依據重新組合突顯其效能性。總體上,浙西派領袖以舊雅正論推動新雅正論再淡化雅正論,傾力支配詞壇又致力反抗被支配的勢力,在相互的策略之間交錯迭起,成功創造從復雅到去雅的轉向。本文首章為引論。首先說明選題的依據,然後分析當前的研究狀況,最後提出了全文的研究構思,指出目前浙西派中、後期詞學理論研究的不足現狀,突破了流派詞學理論的研究被狹隘地理解為開宗祖師的研究觀念。以譜系學方法闡釋浙西派雅正詞學理論,能較清楚顯示雅正思想在不同詞集和詞選本斷裂散布的情況,並有系統地篩選詞人羣體的異質。正文著重探討浙西派雅正詞學理論的出現、形成、發展和變化,當中以詞集和詞選本推動其流動的雅正詞學體系,從中呈現經典詞選本的變化及其非連續發展的層面。全文共分五章,總的結構是總分總的結構。第一章是以朱彝尊為首的浙西派雅正思想的出現。從清初詞壇的社會環境、文化氛圍、羣體意識、合刻詞集、詞學活動等因素,全面論述朱彝尊納入張炎的雅正思想作為浙西派論詞核心的契機,又得汪森睿智地以醇雅掩飾遺民的心態,創造性誤讀南宋諸賢的詞作並影響當下詞人的創作。第二章是浙西派雅正思想的主體。朱彝尊與汪森以張炎的雅正號召文人,顛覆詞學連續性發展的一貫思路,詞學由此呈現逆向發展及經典化的現象。朱、汪徹底否定《草堂詩餘》的經典性地位,全力標舉姜夔等人的騷雅,突顯《詞綜》醇雅的編選特色,重塑經典唐宋詞選本並成為流派的標誌。朱彝尊偶然攜失傳數百年的《樂府補題》赴京考“鴻博”殿試,勾起文人哀怨的民族感情,内化遠追南宋諸賢的風雅情操,正好展示他巧妙地運用權力的過程。第三章是浙西派雅正思想的延續。厲鶚重新汲取張炎清空思想帶出當下的價值並改造為清雅,將詠物詞的虛空推向頂峰,完全淡化詠物詞比興寄託的傳統風格,回歸純文學的詠物技法的單一價值。查為仁與厲鶚為《絶妙好詞》作箋注,既從讀者的角度接受南宋周密的編選審美標準,且從再創作的角度以流派特有的審美視角作為箋注的目的,重新賦予其當下的價值與意義,重構其偶然又斷裂出現的遺民心態,由此有力地將其經典化。第四章是浙西派雅正思想的頂峰。王昶將厲鶚的清雅論推向士層,演變出其以知人論世為前提的閒雅與士層清雅。王昶編輯《明詞綜》的目的是運用自身對詞學的知識賦予明詞新的定位,就是要符合流派的美學,重新賦予明詞認可的詞學地位。及後,王昶編選《國朝詞綜》及《國朝詞綜二集》,挑選每個時期詞家的經典作品,較為有系統地編選當代詞選本,貫徹《詞綜》的編選宗旨並欲成為典範。所指的經典大抵是要符合流派的宗旨,更多的是他自己的美學,將有關詞學思想及知識滲入詞選本當中,從編選家和詞人羣之間標示權力關係,給予當代詞選本新的歷史使命。第五章是浙西派雅正思想的變體。吳錫麒與郭麐從詞學外延上努力轉換和淡化雅正論,分別將“窮而後工”及性靈說突現起來,從而提出詞有二派及詞有四體的變革,動搖了雅正論的根基由是轉化和淡化雅正論。黃燮清、丁紹儀等人有意識地強化當代詞選本的功能,編纂《國朝詞綜續編》及《國朝詞綜補》,形成“詞綜”系列,以複製的模式編輯詞選本逐形成鏈條關係,顯現詞選本的異質詞學功能,從共時上將流派的雅正詞學理論擴散開去,從歷時上將流派的雅正詞學理論在斷裂的詞學中層層滲透下去。結語部分反思浙西派雅正思想經歷了内化、改造與淡化的譜系關係,以唐宋至當代詞選本為手段,達到創造經典的目的。在經典化過程中,雅正思想相互關連、加強和補充,構成了一個完整而交織的網狀知識關係,進而控制文人的詞學活動、範圍及影響創作思想,而且通過不斷地誤讀、修正和改造前人的雅正論,以配合時代的需要及逆向文學内在發展的規律,帶出在影響的焦慮下流派得以向前推進。以譜系學方法闡釋這個非連續性過程的形成、發展和變化,漸次由流派領袖的詞學知識而形成的規則所建構的獨特系統,轉變為出現經典詞學到歸結為知識和權力聯繫的特定系統,往往是通過經典和詞選本進行重新規定文人的詞學活動和範圍,揭示知識與權力在經典化過程中的操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