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种群特征的变化,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十分密切,生物量、高度、盖度和生育期的变化,对气象因子的反映非常敏感,一般在年内就会做出反应。依据青海湖北岸地区草甸化草原植物的地上生物量、生长高度、盖度和生育期等监测资料,结合当地气温、降水等气候资料,首先分析青海湖北岸1976年以来气候因子的年际变化规律及植物种群特征的变化,其次重点分析了该地区自1997年以来草甸化草原5种优势种地上生物量、生长高度、盖度和生育期变化规律;最后探讨了5种优势种地上生物量、生长高度、盖度、生育期和群落植物产量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同时分析气候因子对草甸化草原几种优势植物影响的气候效应和主次影响因子。为草地气候资源及牧草产量评估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以海北牧业气象试验站为代表站点的青海湖北岸,年均气温在呈现出升高趋势,降水量和年日照时数呈现出增加趋势,近33年来年均温上升0.48℃/10a,降水量和年日照时数增加9.39mm/10a、24.6h/10a;而年蒸发量呈现出下降趋势,近33年来,年蒸发量下降17.57mm/10a。2 1997~2008年间,西北针茅、冷地早熟禾、草、矮嵩草四种优势植物地上生物量在增加,植物群落的地上生物量随着年份的变化呈现一种增加的趋势;大多数种优势植物,冷地早熟禾、草和矮嵩草的生长高度随着年份的变化呈现增加的趋势;植物总覆盖度呈现一种逐年递减的趋势;大多数优势植物:西北针茅、冷地早熟禾、草和猪毛蒿生长季延长,表现在其返青期的提前和枯黄前的推迟。3根据天然植物地上生物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青海湖北岸地区限制天然植物地上生物量形成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条件,降水越多,植物地上生物量相应越高。4青海湖北岸地区植物返青期的早晚主要受水分条件的限制。植物返青期的早晚与上年度的降水量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与蒸散量的多少呈负相关(p<0.01)。植物黄枯期的迟早与热量条件相关密切。5典型相关分析显示:气候因子中的年平均气温对西北针茅的高度影响最大,而矮嵩草、猪毛蒿的高度分别与气候因子中的年日照时数、年蒸发量关系较密切;冷地早熟禾的地上生物量主要受气候因子中的年平均气温影响,与之不同的是,草的地上生物量与气候因子中的年蒸发量和年日照时数关系较密切。6年蒸发量是影响青海湖北岸草甸化草原植物7、8月份覆盖度的主要因子,呈负相关关系(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