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指出在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过程中,当今翻译研究领域出现的问题,通过实证研究证明这些问题给翻译实践带来的不良后果,并以翻译学归结论为理论基石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首先肯定了文化学派提出的文化转向给翻译研究领域带来的积极影响,并肯定了该学派所推崇的文化因素对翻译却有积极影响。随后,本文指出文化学派夸大了文化之于翻译的意义,过分强调文化在翻译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并忽视语言这一影响翻译的本质因素。对文化因素的过度推崇使文化学派不能认清何为翻译的本质、何为翻译研究的本体,使其盲目又片面地否定之前学派在语言问题上的研究成果,使得文化学派的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脱节,有些甚至误导了翻译实践,并且模糊翻译研究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学科界限。在文化转向过程中产生的上述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了翻译质量不断下降,而实证研究进一步证明几乎所有类型的译者都在实际翻译中暴露了语言能力上的不足。面对如此危急现状,当今译学界亟需找寻正确的翻译研究之道。而在众说纷纭之时,赵彦春教授提出的翻译学归结论不失为一个解决问题的好理论。这一理论强调理清翻译的本质以及翻译研究的本体,并弱化与翻译无直接和必然关系的因素在翻译研究中的地位。这也正是真正的翻译研究之道。总而言之,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相结合,证明了语言与文化对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都有重要影响,但文化是次要因素,语言才是主要因素。本文建议翻译研究应重点关注语言转换;翻译研究的不同学派应放下偏见、互相取长补短;高校及培训机构应注重培养译者的双语言、双文化能力;而译者本身则可通过广泛阅读、涉猎各个领域的书籍来提高翻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