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问题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财政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来规范上市公司对资产减值情况的披露,力求真实反映上市公司资产的质量,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但是,从近几年上市公司尤其是亏损上市公司的年报来看,资产减值政策却成为他们操纵盈余的工具。 亏损上市公司在首次出现亏损年度及后续年度执行资产减值政策的过程中有何特点?哪些因素会影响亏损上市公司对资产减值政策的选择执行以及执行质量?证券监管机构为保护投资者利益而制定的特殊处理(ST)政策是否还符合现在的市场情况?针对亏损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政策操纵利润的现象,准则制定机构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进行改进?本文从经济学契约理论的三大假设出发,结合我国的政治和经济环境的特殊性,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亏损上市公司选择执行资产减值政策进行实证研究,为进一步完善准则和监管政策提供经验性的数据。 本文分为理论分析、政策分析和实证分析三大部分,层层递进,重点对2001年至2003年亏损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政策(八项准备)的执行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在理论分析部分,本文首先从决策有用观和谨慎性原则的角度阐述资产减值政策的理论基础,然后从资产定义的角度揭示资产减值政策的实质,并从契约理论的角度解释利用资产减值政策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