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城市的扩张导致人地矛盾问题越来越严峻,尤其是耕地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更引发了粮食安全问题。耕地总量保持动态平衡是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进行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为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持续发展过程中的粮食安全,不单需要采取各种措施使耕地的面积不再减少质量不再下降,也要适宜的开发一定数量、质量的耕地。现阶段我国耕地的来源主要依靠耕地后备资源,对耕地后备资源的自然质量与周围自然、社会环境状况进行合理的评价,评价得到的相关结论和成果能作为将来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等项目的基础,对其进行有序的开发利用,更能缓解耕地数量短缺的危机,有效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粮食安全问题不再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危机问题。 本文先阅读了相关文献,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在明确了耕地后备资源内涵的基础上确定本文所研究的耕地后备资源,然后在农用地分等理论等基础上,以怀来县为研究区,对怀来县的耕地后备资源进行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包括: (1)通过向相关部门收集资料,用网格法布设样点对怀来县未利用地进行外业调查,经内业整理后剔除25°以上、分布在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在极限条件下的未利用地,最终确定怀来县的耕地后备资源面积为55925.98hm2,有四种类型:主要是其他草地,其次是裸地,还有少量内陆滩涂和沙地,各类型的面积分别为46773.61hm2、1469.63 hm2、7657.10 hm2和25.64 hm2。其他草地所占比例最大,占83.63%,其次为内陆滩涂,占13.69%,裸地占2.63%,沙地的最少,仅为0.05%。耕地后备资源面积分布最多的是官厅镇与小南辛堡镇,面积分别为15852.20hm2、9574.69hm2,分别占全县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比例为28.34%与17.12%。沙城镇与大黄庄镇分布的面积最少,分别为321.40 hm2、77.31hm2,所占比例为0.57%和0.14%。 (2)借鉴怀来县农用地分等中确定的影响农用地质量的7个因子,并对地形坡度,表土质地,盐渍化程度,剖面构型,有机质含量,灌溉保证率、土层厚度来作为影响耕地后备资源自然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各因素可提升的程度。以现状图斑为评价单元,运用综合指数和法,通过计算各图斑的自然质量分,进而确定各评价单元的预期自然质量等为11、12、13。其中12等地的面积最大,主要地类是其他草地,主要分布在小南新堡镇、瑞云观镇,官厅镇和孙庄子乡南部、新保安镇,面积为33571.90hm2。 (3)选取耕地后备资源到居民点的距离、交通便利度、连片度三个因素作为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条件,对各因素赋值并进行空间分析,采取综合指数和法确定各评定单元开发利用条件分值,并划分为三个等级。 (4)将自然质量预评价结果与开发利用条件评价结果结合分析,依据互斥性矩阵原理,将两项评价结果两两组合,得到9种分区组合“11-1”“11-2”“11-3”“12-1”“12-2”“12-3”“13-1”“13-2”“13-3”。考虑怀来县的实际情况,把开发利用条件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最终划分出优先开发区组合类型:11-1、12-1、11-2,面积为33200.37hm2;一般开发区组合类型:12-2、13-1、11-3,面积为16056.53hm2;后开发类型区组合类型13-2、12-3、13-3,面积为6669.08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