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治疗与中医或西医单一治疗对卒中后抑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了解联合治疗是否等于或优于单一治疗的效果,探索针对卒中后抑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最佳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为其临床推广提供新依据。方法本研究将180例卒中后抑郁(PSD)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运用完全随机对照设计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四组患者均给予卒中单元常规治疗(卒中单元治疗包括药物对症治疗、语言和肢体康复治疗、心理支持治疗、健康宣传教育等),中医治疗组加用安神合剂治疗,西医治疗组加用抗抑郁药物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同时加用安神合剂及抗抑郁药物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前、治疗第8及24周后分别评定患者的抑郁症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患者的睡眠状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患者卒中后神经功能状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卒中患者的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量表)。同时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4周后用多导睡眠图(PSG)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及西医治疗组患者的睡眠状况。结果(1)治疗前,四组患者HAMD、PSQI、NIHSS、Barthel评分比较,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第8周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和对照组HAMD、PSQI、NIHSS、Barthel评分与各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24周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和对照组HAMD、PSQI、NIHSS、Barthel评分与各组内治疗第8周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治疗第8周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HAMD、PSQI、NIHSS、Barthe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8周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HAMD、PSQI、NIHSS、Barthel评分与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8周后中医治疗组HAMD、PSQI、NIHSS、Barthel评分与西医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第24周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医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HAMD、PSQI、NIHSS、Barthe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24周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HAMD、PSQI、NIHSS、Barthel评分与中医治疗组、西医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24周后中医治疗组HAMD、PSQI、NIHSS、Barthel评分与西医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治疗前,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患者入睡潜伏期(SL)、总睡眠时间(TST)、觉醒次数(NW)、睡眠效率(SE)、深睡眠(S3+S4%)、REM睡眠潜伏期(RL)、REM睡眠时间(RT)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第24周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患者入睡潜伏期(SL)时间缩短、总睡眠时间(TST)增加、觉醒次数(NW)减少、睡眠效率(SE)提高、深睡眠(S3+S4%)时间增加、REM睡眠潜伏期(RL)时间缩短、REM睡眠时间(RT)增加,其中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上述指标与西医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卒中单元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卒中后抑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及睡眠质量有显著改善,有助于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