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研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999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AP-ROP的危险因素,探讨AP-ROP的治疗。  方法:  1.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通过文献研究设计调查表,对2012年3月25日至2014年9月25日(2.5年)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包括外院转入)新生儿科住院的AP-ROP、普通ROP(除AP-ROP的其他ROP患儿)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两者按1:2进行配比,匹配条件: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普通ROP患儿、入院时间最接近,收集、整理资料。  2.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14年9月26至2016年3月26日(1.5年)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AP-ROP患儿、重症ROP患儿(不包括AP-ROP)。(1)据研究资料分两组:AP-ROP组、重症ROP组,两组按1:2比例进行配比,匹配条件:性别、出生胎龄(差值约1周)和出生体重(差值约50克)。两组患儿在确诊后72小时内接受治疗,治疗后随访3个月,记录、整理资料。(2)研究AP-ROP三种治疗方式(激光光凝术、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药术、联合治疗)的治疗情况,所有AP-ROP患儿在确诊后72小时内接受治疗,随访3个月,记录、整理资料。AP-ROP、重症ROP患儿的筛查、治疗及治疗效果评估由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眼科从事ROP工作十余年的高级职称医师完成。  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随机区组方差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危险因素统计学分析,先进行单因素分析,再运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第一部分 AP-ROP危险因素研究结果  1. AP-ROP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出生胎龄( P<0.05),出生体重(P<0.05),吸氧天数(P<0.05),机械通气天数(P<0.05),胎龄<32w(χ2=8.584, P<0.05),出生体重<1250g(χ2=3.960,P<0.05),吸氧(χ2=7.015,P<0.05),吸氧≥14天(χ2=22.273,P<0.05),机械通气(χ2=10.104,P<0.05),机械通气≥14天(χ2=12.579,P<0.05),使用PS(χ2=10.942,P<0.05),新生儿贫血(χ2=8.462, P<0.05),输血≥2次(χ2=41.734,P<0.05),RDS(χ2=11.733,P<0.05),新生儿肺炎(χ2=25.536,P<0.05),呼吸暂停(χ2=23.468,P<0.05),BPD(χ2=8.319, P<0.05),颅内出血(χ2=6.478,P<0.05),代谢性酸中毒(χ2=8.317,P<0.05),视网膜出血(χ2=10.188,P<0.05)在AP-ROP组与普通ROP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以上因素与AP-ROP发生有关。  2.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再运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输血≥2次(OR:14.956,95%CI:4.328-51.684)和呼吸暂停(OR:7.590,95%CI:2.507-22.978)是AP-ROP的独立危险因素。  第二部分 AP-ROP的治疗研究  一、AP-ROP组与重症ROP组治疗结果  1.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治疗时矫正胎龄比较  AP-ROP组和重症ROP组的出生胎龄分别是24.00~34.71w、25.29~36.43w,平均出生胎龄分别为29.79±2.48w、30.07±2.60w,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ROP组和重症ROP组的出生体重分别是700~2300g、700~2550g,平均出生体重分别为1265±369g、1383±437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ROP组与重症ROP组的出生胎龄和出生体重小且无明显差异;AP-ROP组和重症 ROP组首次治疗时矫正胎龄分别是32.57~38.57w、33.29~42.86w,平均矫正胎龄分别为35.09±1.31w、36.28±1.96w,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ROP组患儿首次治疗时的矫正胎龄较重症ROP组患儿小。  2. AP-ROP组与重症ROP组治疗情况比较  AP-ROP组27例54只眼,重症ROP组54例106只眼。AP-ROP组与重症ROP组的首次治疗后治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4, P>0.05);AP-ROP组第二次治疗发生率较重症ROP组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6,P<0.05)。  本研究AP-ROP组患儿治疗后复发7例13只眼,重症ROP组患儿治疗后复发13例26只眼。AP-ROP患儿和重症ROP组患儿治疗后病变复发时矫正胎龄分别为35.57~39.29w、36.14~42.43w,治疗后病变复发时平均矫正胎龄分别是37.32±1.31w、38.92±1.78w,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ROP组患儿治疗后病变复发时矫正胎龄较重症ROP组患儿小。AP-ROP组与重症ROP组的第二次治疗矫正胎龄分别是38.86~43.29w、38.43~41w,平均矫正胎龄分别是40.94±1.77w、39.43±1.11w,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AP-ROP组与重症ROP组患儿随访3个月的治愈情况比较  以Kaplan-Meier法绘制治愈概率曲线,AP-ROP患儿的治愈率是86.00%,重症ROP组患儿的治愈率是92.00%;经Log-Rank检验,两条曲线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4.619,P>0.05),随访3个月,AP-ROP与重症ROP组患儿的整体治愈率无显著差异。  二、AP-ROP三种治疗方式的治疗结果  1. AP-ROP三种治疗方式比较  AP-ROP患儿按治疗方式为三组:激光光凝术组、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药术组、联合治疗组(激光光凝术+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药术)。三组间比较:三组间首次治疗治愈率和复发率(χ2=14.589, P<0.05)及第二次手术发生率(χ2=10.564,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1)激光光凝术组与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药术组首次治疗治愈率和复发率(χ2=0.215,P>0.05)、第二次治疗发生率(χ2=0.000,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联合治疗组与激光光凝术组的首次治疗治愈率和复发率(χ2=7.668,P<0.05)及第二次治疗发生率(χ2=4.016,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联合治疗与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药术的首次治疗治愈率和复发率(χ2=6.234,P<0.05)及第二次治疗发生率(χ2=4.902,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较激光光凝术、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药术的首次治疗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第二次治疗发生率低。  2.AP-ROP三种治疗方式随访3个月治愈情况比较  以Kaplan-Meier法绘制治愈概率曲线,联合治疗组随访3个月时的治愈率是100.00%,激光光凝术组和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药术组的治愈率分别是82.00%、86.00%。经 Log-Rank检验,三条曲线比较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1.198,P>0.05)。随访3个月,三种治疗方式整体治愈率无显著差别。  结论:  1. AP-ROP的发生与出生胎龄小、出生体重低、氧疗及相关并发症(如RDS、视网膜出血等)有关,输血和呼吸暂停是AP-ROP的重要危险因素。  2. AP-ROP首次治疗时矫正胎龄小,病变复发后需要反复的补救治疗, AP-ROP的整体治愈率高。  3.激光光凝术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药术可能是AP-ROP较有效的治疗方式。
其他文献
从8个方面将电子文献的性能与传统的印刷型文献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结果是虽然电子文献有一些很独特的优秀性能,但大部分性能还比不上印刷型文献,因此,电子文献只能是其他载体
目的:  构建脱氢表雄酮(DHEA)诱导的SD雌性大鼠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动物模型,分析Th17/Treg平衡失调与PCOS的关系,并观察IL-6、TGF-β1等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探讨Th17/Treg平
目的:  1.研究脊柱骨母细胞瘤的CT、MRI和PET-CT表现。  2.研究脊柱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与肿瘤外科分期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对脊柱骨母细胞瘤的认识,为术前诊断和评估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