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人结直肠腺癌、腺瘤及正常人中P16和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探讨P16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水平与结直肠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联系,为临床早期筛查和预后判断积累可靠资料。方法:1.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并手术治疗的结直肠腺癌石蜡组织标本41例,结直肠腺瘤石蜡组织标本30例,正常肠黏膜石蜡组织标本25例,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术前无放疗和化疗等病史,术后全部经病理诊断确诊。2.采用石蜡包埋组织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3.经亚硫酸盐处理后,采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methylation-specific PCR, nMSP)扩增目的片段,检测腺癌组、腺瘤组和正常组中P16与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4.运用统计软件SPSS18.0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腺癌组、腺瘤组、正常组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分别是58.54%(24/41)、36.67%(11/30)、4.00%(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21,P<0.05);腺癌组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在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组分别为31.25%(5/16)、73.68%(14/19)、83.3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24,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为80.00%(12/15),无淋巴结转移组为41.15%(1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腺癌组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在性别、年龄、肿块大小、浸润深度、及Dukes分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组中,P16基因的甲基化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块大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结直肠腺癌组、腺瘤组、正常组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分别是48.78%(20/41)、23.33%(7/30)、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77,P<0.05)。腺癌组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在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组分别为31.25%(5/16)、57.89%(11/19)、66.6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6,P<0.05)。腺癌组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在性别、年龄、肿块大小、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组中,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块大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Sperman等级相关分析表明,在结直肠腺癌中,P16与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1.结直肠肿瘤的石蜡包埋组织中可检测到P16和RASSF1A基因的发生甲基化改变,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石蜡组织的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方法具有可行性。2.正常人、结直肠腺瘤患者、结直肠腺癌患者P16和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逐渐增高,提示抑癌基因P16和RASSF1A异常甲基化在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3. P16和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结直肠腺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还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表明P16基因的甲基化可能促进结直肠腺癌的浸润和转移。4. P16与RASSF1A两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无相关性,提示它们可能是结直肠腺癌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5.检测结直肠组织中P16和RASSF1A基因甲基化水平,有望成为诊断早期结直肠腺癌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