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以及收入分配方式的改革,我国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由1978年的52.2%下降到2013年的42.9%,国民收入分配持续向政府和企业倾斜,效率与公平的矛盾也逐渐加深,这对经济增长、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如何构建我国收入分配体制,如何把这个做好的蛋糕分好,这就涉及到众多关于收入分配方面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对我国要素收入分配及主体收入分配进行分析,将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格局相结合、居民收入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以全局和系统的眼光研究我国整体的收入分配格局。本文结合新古典主义分配理论,选取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与卡尔曼滤波估计方法,测算1992-2013年我国劳动与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与劳动和资本的实际份额进行比较分析。该方法在传统生产函数模型的基础上,去除了技术进步中性及其独立于要素投入量的变化这两个假设,反映了不同时期资本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化,符合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研究结论表明,我国实际的劳动份额从1993年开始一直低于测算的劳动贡献率,并且从2005年起资本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要素收入分配严重失调。接着本文根据测算的劳动贡献率,估算居民的劳动者报酬,从而得到居民的收入份额。同时,根据测算的资本贡献率估算企业的资本收入,从而得到企业的收入份额,进而估算出居民、企业与政府的收入份额,并与我国三个部门实际的收入份额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992年到2013年我国居民实际的收入份额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从2002年开始一直低于测算的收入份额,两者之间的差距呈扩大的趋势。企业实际的收入份额基本呈上升的趋势,并且从1999年开始一直大于测算的收入份额,两者间的差距呈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政府实际的收入份额在过去二十年变化不大,但从2006年开始一直大于测算的收入份额,两者间的差距也成扩大的趋势。这表明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逐渐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居民收入份额持续下降,三大主体收入分配存在不合理问题。综上所述,为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本文以市场为基础,国家宏观调控为原则,提出了一些建议与措施。主要思路为:在市场化的基础上,建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提高劳动者报酬与财产性收入,增加居民收入;通过优化政府收支结构与社会保障制度,减轻居民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