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Cu/Zn-SOD)在生物体中参与诸多生物事件,不但参与氧自由基的清除以及防御分子损伤和机体衰老,还参与信号传递和神经存活,是活性氧清除酶系中最重要的酶。本研究利用实验室已有的SMART全长cDNA文库,克隆得到了文蛤Cu/Zn-SOD的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全长为1 388bp, 5′UTR为50bp,3′UTR为876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462bp,编码153个氨基酸。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约占59.85%,此外还有螺旋结构约占7.3%,延伸链约占32.85%。亚细胞定位时,未发现信号肽,和跨膜区,说明文蛤Cu/Zn-SOD不是分泌蛋白也不是膜蛋白,为胞质蛋白。高级结构分析发现,该基因的结构中心为8条反向平行的β折叠够成的β-桶,α螺旋较少,存在4个Cu原子结合位点(His46、His48、His63、Hisll9),4个Zn结合位点(His63、His71、His80、Asp83),Cu、Zn共同连接His63组成“咪唑桥”结构,该结构特征完全符合胞内Cu/Zn-SOD的结构特征。因此认为本研究得到的Cu/Zn-SOD为胞内Cu/Zn-SOD。通过几种贝类Cu/Zn-SOD的多序列比对,文蛤Cu/Zn-SOD与近江牡蛎等其他9种海洋贝类的Cu/Zn-SOD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但是在Cu/Zn-SOD的进化树中,既有相同科的物种聚在一起的,也有相同科的物种不聚在一起的,该基因并不严格按照其所属物种的进化而进化,说明存在于这些物种中的Cu/Zn-SOD高度保守,不适于用作分类基因。用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刺激健康文蛤,通过real-time PCR进行定量检测,发现未受菌刺激的胞内Cu/Zn-SOD基因表达量最低,但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增大,刺激6个小时的胞内Cu/Zn-SOD基因表达量达到最大,6个小时以后表达量开始下降,32个小时后表达量趋于稳定。这表明胞内Cu/Zn-SOD基因参与了鳗弧菌刺激后产生的过量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消除过程。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的文蛤Cu/Zn-SOD蛋白质具有生物学活性,在10-30℃的温度之间,其生物学活性可保持在60%以上,90℃时完全失活;在pH值为7.4时,Cu/Zn-SOD基因的重组蛋白活性最高,pH值为12.2时才失去生物学活性,因此认为Cu/Zn-SOD是一种稳定的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