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紧密相关,三地在医疗卫生协同方面的工作己经进入到加速推进阶段,但医疗资源配置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京津冀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如何?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协同达到什么程度?如何实现河北、天津两地更好承接北京医疗卫生资源,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如何从医疗卫生方面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本文着重研究这几个问题。本文在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首先对医疗卫生资源及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协同进行界定,并在京津冀区域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问题中引入协同理论,借此理论将京津冀区域医疗卫生系统划分为医疗卫生机构配置、医疗卫生床位配置、医疗卫生人力配置及医疗卫生服务情况四个部分。通过计算京津冀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泰尔指数,对三地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均衡性情况进行分析。其次,借助医疗机构数量、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以及医疗机构服务利用的各项指标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筛选出每个部分的合格指标,共13个指标,然后利用spss20.0进行主成分分析,确定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及指标权重,运用因子总分计算京津冀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得分情况,基于隶属度函数建立京津冀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协同度评价模型,从区位结构测算三地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协同度。本文协同度测算的时间段为2011-2015年。研究结论表明:根据泰尔指数计算的结果显示,北京、天津、河北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最好的为河北,北京最差;三地基于人口的卫生机构配置的公平情况较差,优质资源明显集聚在北京;基于人口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公平性最好的为河北,北京最差。基于人口的卫生床位资源配置公平性最好的为河北,天津最差;天津在卫生机构床位配置的不平等性最为严重。总之,北京、天津、河北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差距较大,但该差距整体上呈逐渐缩小趋势。根据北京、天津、河北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人力、医疗卫生床位、医疗机构服务四类资源配置的综合得分情况可知,三地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发展并不同步。医疗卫生机构配置得分北京最高,天津最低;医疗卫生人力配置方面,北京得分明显优于河北、天津两地。京津冀医疗机构床位配置得分北京最高,天津最低。医疗机构服务情况,河北省得分最高,北京、天津在卫生机构服务情况得分较低,河北省医疗卫生服务在效率和效益方面处于最优水平。三地尚未实现合理的分工、协作机制,应注重将优质医疗资源进行下放。总体上,京津冀三地医疗资源配置明显不均衡,有向北京集中的趋势。最后通过对三地医疗卫生资源协同度的测算结果,发现三地医疗资源配置处于弱协同阶段。针对实证分析结论,本文提出的政策建议包括:一是建立京津冀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机制,促进三地医疗卫生业务联动与协同发展;二是发展天津、河北的医疗规模,合理控制北京医疗机构数量,疏解北京就医压力;三是借助互联网先进平台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