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研究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CHF)不同中医证型心率变异性(以下简称HRV)各指标的差异,从而应用HRV将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数值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2.观察HRV各指标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单纯西医治疗后的变化,比较两种治疗的差异,选择更优的治疗方案。方法:1.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名,进行随机分组,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55人和西医治疗组(对照组)55人。西医治疗组给予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等标准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依据其症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气阴两虚血瘀、气虚血瘀水停、心肾阳虚血瘀3型,结合西医治疗方案,联合中药生脉饮合六味地黄汤、保元汤合五苓散、真武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2周。2.安排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每名患者HRV的分项指标,其中包括SDNN、SDANN、RMSSD、PNN50(各个中文名称请参见英文缩略语表)、心功能分级、中医辩证分型,记录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1.CHF中医证型分组中,气阴两虚血瘀组HRV(SDNN, SDANN)最高、气虚血瘀水停组其次,心肾阳虚血瘀型最低,各证型差异明显(P<0.05或0.01)。2.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结果好于单纯西药组,说明治疗CHF的疗效优异。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SDNN.SDANN、RMSSD数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 PNN50明显降低(P<0.01),组间差异十分显著;经单纯西药治疗后,患者SDNN、SDANN、RMSSD数值较治疗前亦升高(P<0.05),PNN50降低(P<0.05),组间差异显著;两组间比较,治疗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SDANN、RMSSD、PNN50升高明显(P<0.01), PNN50降低明显(P<0.01),组间差异十分显著。结论:1.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辨证分型,可以通过HRV数值评判,CHF中医证型间HRV呈下降分布,即气阴两虚血瘀型>气虚血瘀水停型>心肾阳虚血瘀型。总的趋势是中医证候愈重,HRV的变化愈明显。所以HRV可为CHF辩证分型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2.通过中西结合治疗能明显改善CHF患者的HRV,优于单纯西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