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系关于情境语义学的专题性研究。作为一种意义理论,情境语义学具有“三个面向”的学科性质:面向自然语言、面向信息和面向人工智能。情境语义学从创立之日起就引起了多种学科的关注。反过来,在多种学科的共同努力和推动下,情境语义学研究得到迅速发展。研究转向后,巴威斯和埃彻曼迪运用情境语义学非常合乎直觉地解决了千古难题,即以说谎者悖论为代表的语义悖论。
本文由四章内容构成。第一章系统地回顾和评述了情境语义学的创立和发展,总结出情境语义学的学科性质,并根据情境语义学的研究重点的转变把情境语义学研究分成两个研究阶段。
第二章细致梳理和探讨了情境语义学的一些重要基础概念,即情境、制约、信息和意义。情境语义学非常注重区分现实对象与抽象对象。任何抽象情境都可以扩充为另一个抽象情境,动态的情境扩充可以同时包括静态的情境扩充。
本章总结出情境和模态逻辑可能世界的各自特征,刻画出素朴可能世界模型,并依据这个模型来研究模态逻辑可能世界与情境之间的关系。本章指出制约可以划分为制约类型和特定制约,对“制约”概念进行扩充,并指出制约、意义和信息的本质关联性。本章从数学上对制约的性质进行了严格刻画,对制约与模态逻辑的“可及”概念做出比较。
本章指出巴威斯和佩里刻画的语言意义是一定情境下的意义,即情境意义,他们对名称等语言表达式的情境意义的刻画是不合理的。他们仅仅从说者的角度来刻画名称的情境意义,而没有考虑到听者角度的名称的情境意义。文章指出,这两种不同的名称意义其实正是逻辑史上对名称有无涵义以及跨世界识别是否是伪问题之争的根源。然后,本文从技术上刻画出听者角度的名称的情境意义。除了名称,巴威斯和佩里对其他很多语词情境意义的刻画也存在类似问题。
本章还细致地探讨了巴威斯和佩里构建的一个比较接近自然语言的形式系统Aliass。论文认为,Aliass也是仅仅从听者的角度而构建的,没有考虑剑听者的角度。
第三章首先探讨了良构论域与非良构论域之间的不同,然后对悖论的两种诊断,即罗素式阐释和奥斯汀式阐释,进行塑述和比较。总的看来,奥斯汀式阐释比罗素式阐释更进一步。在罗素式阐释下,否定与否认的混淆是产生悖论的根源,但在奥斯汀式阐释下,悖论的根源是缺乏某种或某些参量,这才是真正的根源。本章还探讨了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对其他几种悖论和无穷递降链的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的威力和情境语义学的巨大发展潜力。
第四章主要是从哲学层面上来反恩情境语义学及其解悖方案。本章首先从哲学上给出了名称与名称性的实在论基础。然后,通过把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与其他一些解悖方案进行比较,本章进一步阐述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的优势。另一方面,本章还指出情境语义学设定最大的情境不会使人陷入悖论,认为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的层次性具有其合理性。
本章指出巴威斯和埃彻曼迪关于奥斯汀式命题的一个错误认识。按照他们提出的关于奥斯汀式命题的两个命题,奥斯汀式命题就会退化为罗素式命题。进而,本章梳理和塑述出一种优于传统符合的论精致符合论,并给出它的直觉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