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木豆有效成分牡荆苷、异牡荆苷和荭草苷含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确定了负压空化提取牡荆苷、异牡荆苷和荭草苷的最佳工艺条件,同时对木豆叶、茎、根乙醇提取物和牡荆苷、异牡荆苷、荭草苷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研究。1.确定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同时分析检测木豆中牡荆苷、异牡荆苷和荭草苷的条件:色谱柱:Diamonsil C18V(5μm,250 mm×4.6 mm I.D.),流速:1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40 nm,进样量:10μL.流动相体系为A-水(含0.1%的甲酸),B-甲醇,0-10 min,33%B;10-28 min,33-52%B;28-30 min,52-33%B。2.考察了木豆种子萌发期以及幼苗生长期牡荆苷、异牡荆苷和荭草苷的含量变化,确定了最佳采收部位为木豆叶,最佳采收期为木豆种子种植后第80天前后,其牡荆苷、异牡荆苷和荭草苷含量分别为0.994、6.634和30.889 mg/g。在木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期间,荭草苷含量均较高,异牡荆苷含量高于牡荆苷;茎中牡荆苷、异牡荆苷和荭草苷含量要低于叶中含量,根中未检测到牡荆苷、异牡荆苷和荭草苷。3.对负压空化提取木豆叶中牡荆苷、异牡荆苷和荭草苷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对影响提取率的各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了最优负压空化提取工艺参数:提取溶剂:体积分数60%乙醇溶液液固比:10:1(单次)提取次数及时间:3次,每次20 min,共60 min氮气流量:30 mL/min提取温度:室温在上述优化的条件下,牡荆苷、异牡荆苷和荭草苷的提取率分别为0.718、0.707和3.512 mg/g,在浸膏中的含量分别为0.182%、0.180%和0.893%。4.对木豆叶、茎、根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在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中,木豆茎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叶和根在低浓度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差,在较高浓度(>2 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较高;叶、茎、根的IC50分别为1.407、0.844和1.184 mg/mL。在β-胡萝卜素漂白实验中,木豆根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IC50(0.206 mg/mL)与BHT IC50(0.196 mg/mL)较接近;木豆叶和茎的IC50分别为0.378和0.311mg/mL。对木豆中牡荆苷、异牡荆苷和荭草苷活性进行了研究,荭草苷的抗氧化活性明显好于牡荆苷和异牡荆苷,在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和β-胡萝卜素漂白实验中,荭草苷均表现出中等抗氧化活性,IC50分别为0.329和0.407 mg/mL,而牡荆苷和异牡荆苷的抗氧化活性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