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壳聚糖作为处理液,研究它对苹果梨黑斑病的控制效果并对其抑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采用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设计法筛选壳聚糖处理浓度、溶剂、温度和表面活性剂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以1%乙酸作为溶剂、Tween20为表面活性剂,在45℃下浓度为2%处理者效果最好。以1%L-谷氨酸作为溶剂、Tween40为表面活性剂,在50℃下浓度为2%处理者效果次之。4种因素中,浓度对病斑面积的影响最为明显,且随着浓度的增大,病斑面积逐渐减小;溶剂的影响次之,温度和表面活性剂对病斑面积影响不大。 采用乙酸作为溶剂,Tween20为表面活性剂,45℃下对苹果梨进行浸泡处理,筛选壳聚糖的最佳处理浓度。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者的病斑面积均明显低于未经处理的对照,对接种先后进行比较,发现先处理后接种对黑斑病的控制效果要优于先接种后处理者,其中以3%处理者效果最佳。 经壳聚糖处理的苹果梨果皮的甲醇-二氯甲烷粗提液经TLC分离,以细链格孢为指示菌进行生物活性分析,与对照相比,有不同比移值的抑菌带出现。采用气-质联用法(GC/MC)对其成分分析表明,壳聚糖处理后果皮中诱导出11种抗菌物质,其中包括9-十六碳烯酸甲酯、2,6-二叔丁基对甲酚、9-十八碳烯酸、角鲨烯等,其中不同饱和程度的脂肪酸甲酯是预存抗菌物的主要成分。 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完整果实及切开果实处理后酶活性不同,用2%壳聚糖处理的完整果实与用0.75%壳聚糖处理的切开的果实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接近,它们分别为0.0202和0.0203、0.51和0.52,与对照相比,几丁质酶活性提高了48.18%和47.45%,β-1,3-葡聚糖酶活性提高了16.87%和16.65%。 离体条件下,6.0mg/mL的壳聚糖可抑制孢子萌发达79.54%,对壳聚糖浓度及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取对数,二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为R~2=0.9465;6.0mg/mL的壳聚糖可抑制细链格孢径向生长达85.89%,对壳聚糖浓度和径向生长抑制率分别取对数后,二者之间同样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2=O.9028。 观察不同浓度毅糖对菌丝形态的影响时发现,当壳聚糖浓度为3.OIng/InL 时菌丝开始变形,由原来的细长形变为念珠状,并有局部肿大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