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基于质谱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肿瘤血清蛋白质组的研究中已经发现了许多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肿瘤相关的血清学标志物,但由于缺乏对这些血清学标志物的深入研究,对其功能更不十分了解,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它们在临床诊断、预后方面的应用。为了解决血清中蛋白质鉴定与其功能学研究不同步的问题,本研究中,我们将血清蛋白功能、蛋白质分离纯化和质谱分析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以减轻研究设计方案的复杂度,提高研究效率。基于多数肿瘤细胞在其播散、转移过程中会发生上皮—间质细胞转变(EMT)这一特点,本实验首先观察了50对肝病患者(13对肝癌来源,37对肝硬化来源患者门脉血清和相应外周血清)及5个健康志愿者血清样品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721在细胞部分表型(如形态学,动力学,细胞免疫组织化学等)方面影响的差异。通过对不同来源的血清进行多层次的比较,发现肝癌门脉来源(尤其是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血清样品较外周血来源和非肝癌患者来源的血清样品能明显诱导SMMC-7721细胞发生EMT。为了开展对肝癌血清中诱导EMT的相关因子进行研究,本研究首先对有明显EMT诱导能力的血清用截留孔径分别为3.5 kD和10 kD的透析卡进行透析,结果显示血清在截留孔径为10 kD的透析卡透析后EMT诱导能力消失,而经截留孔径为3.5 kD的透析卡透析后EMT诱导能力仍然存在,根据透析卡是“根据其蛋白分子量大小截留蛋白”的功能特点,我们推断引起EMT的血清学因子分子量保守估计介于3.5 kD到30 kD之间。在确保蛋白质仍具活性的前提下,对肝癌患者血清总蛋白进行组分分离,本实验采用了(非变性的)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进行蛋白质分离。为了保证实验重复性,在实验中我们设计加入了新的质控方法。经PAGE电泳将血清蛋白分为五组分,并对每组蛋白质进行EMT试验检测,发现具有明显EMT诱导能力的蛋白质主要在第四组分。最后,我们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串联质谱法对第四组分血清蛋白进行了质谱分析,鉴定出了数组低丰度低分子量蛋白质。实验证实,与传统的实验方法相比,本实验在去除高丰度和无关蛋白质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但由于受一维电泳的局限性和质谱技术精确度方面的限制,我们没有最终确定具体的EMT相关因子,但已大大缩小了目标蛋白质组的范围,显著提高了实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