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功能分子器件中的电子输运机理与计算设计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huaqi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电子器件的不断微型化激起了人们对分子器件的研究兴趣。同时,碳基分子器件也被人们认为是当今硅基半导体器件最为理想的替代者。本文针对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广泛应用前景的碳基分子器件,将基于第一性原理的电子结构理论与基于非平衡格林函数的输运理论相结合,系统研究了功能分子器件中的电子输运机理。并且着重研究了分子裁剪、掺杂、分子材料的杂化连接、分子间的π-π弱相互作用等物理化学方法对分子器件性能的调控。同时,也探究了外界环境因素湿度对碳基分子器件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通过运用分子裁剪的方法,设计了一个基于扶手椅型石墨烯纳米带的自旋电子器件。研究了该分子器件的自旋输运机理及性能调控。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该分子器件同时具有整流和完美自旋滤波的特性,且其整流性能可以通过边界硼氮掺杂而得到有效调控。这些结果为在单个分子上实现多功能集成提供了新思路。  系统研究了由锯齿型硼氮纳米带(zigzag boron nitride nanoribbon,ZBNNR)与锯齿型石墨纳米带(zigzag graphene nanoribbon,ZGNR)组成的杂化体系的电子结构及电子输运行为。计算研究结果表明,ZGNR的宽度对杂化体系的能带结构有非常明显的调控效应,能使杂化体系的能带结构呈现出多样化的转变,特别是能观察到半半金属(half-semimetal)的特性。相反,ZBNNR的宽度对杂化体系能带结构的调控效应并不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能带结构中所呈现出这些特性根源于杂化结构中的电荷分布与电荷转移。更有意思的是,在由这种杂化纳米带构成的新型分子器件中,我们观察到了电流的自旋极化行为及负微分电阻(negativedifferential resistance,NDR)效应。这些结果将在实现带隙调控、设计分子自旋阀、分子电控开关等分子器件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了单壁碳纳米管中螺旋形石墨纳米带(spiral graphene nanofibbon,SGNR)的自旋输运行为。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当SGNR带具有锯齿型边界时,在器件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自旋极化的电流;而当SGNR具有扶手椅型边界时,自旋极化电流完全消失。通过详细的分析讨论,我们发现在具有锯齿型边界的SGNR中形成了环形电流,而电子在器件中的自旋极化输运行为正是根源于环形电流所产生的磁矩的作用。然而,在具有扶手椅型边界的SGNR中没有形成环形电流和磁矩,所以自旋极化电流完全消失。更有意思的是,通过改变具有扶手椅型边界的SGNR的宽度,可以使分子器件实现从金属性到半导体性的转变。这些结果在分子器件的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研究了具有不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G60分子器件的电子输运行为。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分子器件的电子输运性质将随着分子间相互作用类型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在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体系下我们观察到了基于NDR效应的快速响应开关行为;而在强相互作用体系下,我们观察到的是电流随偏压增加而逐渐减小的NDR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快速响应的NDR行为根源于由弱π-π分子间相互作用引起的电子共振遂穿机制。这在制作快速响应分子器件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初步探究了湿度效应对C60分子器件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湿度对纳米电子器件的输运性质及稳定性都有很大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输运性质的不稳定性主要根源于H2O分子与碳纳米管电极之间形成的局域势垒。这一结果有助我们理解当前实验研究与理论研究之间存在的较大差异。同时也告诉我们,湿度是影响分子器件电子输运性质及器件稳定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外界因素,因此在我们今后的研究工作中不能轻易被忽略。
其他文献
近年来,微尺度下的流动问题已成为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前沿和热门课题,人们对其进行了广泛研究。尽管已有大量研究者对微尺度下粗糙度对流体流动阻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但所得结
本文介绍了各种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原理、特点以及转化效率。利用简单的方法制备了链状二氧化钛,研究了它们的光伏特性。通过简单的湿化学方法分别合成了不同壳层厚度的多壁碳纳米管/二氧化钛核壳纳米结构,再利用煅烧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形态的二氧化钛锐钛矿晶体——链状二氧化钛纳米材料。并且链状二氧化钛材料中的链长可以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来调控。将材料制作成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工作电极之后,并用镀Pt的导电玻璃作为对电
量子力学是反映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等)运动规律的理论。   在量子力学中,当研究对象涉及到多体问题时,系统的哈密顿量变得比较复杂,这时往往无法得到
1993年Mendlovi和Ozaktas等人首次将分数傅立叶变换引入光学,并给出了其物理解释和光学实现的基本模式之后,分数傅立叶变换作为一种新的数学方法和研究非稳态信息的手段,在图像
本文研究了在Si(001)朝向<110>偏8°的衬底上淀积Ge自组装得到了密排的GeSi纳米线,纳米线均沿斜切方向。这些纳米线的高宽比较小暗示了纳米线的部分边界由{105}面构成。相对
量子信息学是以量子力学与经典信息学想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给信息科学和技术的变革、持续高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原理和方法。微观系统的量子特性为信息学带来了许多令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