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服务可及性对居民获得感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上海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x0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背景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切实提升民众获得感,是新时代体育强国的建设、深化体育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当前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提升公共体育服务可及性不仅是加强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切实加强和满足民众多样、多元、多层次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全面提升人民获得感的应有之义。本研究试图探究公共体育服务可及性对居民获得感影响的路径及机制,并对如何切实发挥公共体育服务的社会功能,着力提升民众获得提出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6个区845名18岁及以上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公共体育服务可及性对居民获得感的影响及机制进行了数据分析和理论探讨,得出如下结论:(1)当前上海市居民体育运动项目和场所呈现多样化,体育人口所占比例和体育消费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2)当前上海市居民地理可及性和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状况较好,但公共体育服务感知和公共体育服务使用频率状况较差,其中,公共体育场地和设施状况较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状况最差。总体看来,当前上海市公共体育服务可及性呈现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同民众实际需求之间的适配度有待进一步提升。(3)当前上海市居民经济、基本权利、个人成就、生活质量、基本社会保障五个方面的获得感状况良好,并且,获得感整体得分中等偏上,但经济获得感相较其它四个方面得分均值较低。女性、上海户籍居民分别相较于男性、外地户籍居民有着较高的获得感。月均收入和体育运动频率均对居民获得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4)公共体育服务可及性对提升居民获得感有显著正向作用。但各项公共体育服务对提升获得感的功能明显分化为“强—弱—无”三个层级,场地设施和体质监测功能发挥的广度和强度明显高于体育特色活动和体育信息咨询,而体育社团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赛事三项服务当前未对提升获得感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公共体育服务可及性的功能发挥总体呈现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5)公共体育服务可及性提升获得感的路径中,公共体育服务可及性对获得感具有直接的正向效应,并且存在以健康状况和社会心态作为中介变量的部分中介效应。根据研究结论,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提出以下建议:(1)制度优化:完善多元主体合作的公共体育发展新格局。完善多元主体合作,构建“大体育”发展格局;加强有效监管,完善保障制度。(2)决策精准:打造人民主体性的公共体育服务决策机制。构建公众参与机制,打通信息反馈通路;完善“以人民为中心”的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估体系。(3)方式创新:探索精准有效的公共体育服务建设新业态。积极推进科技兴体,打造“智慧”公共体育服务;丰富公共体育服务内容形式,进一步激发人民体育参与意识。
其他文献
论述了大雁矿区发展褐煤气化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大雁褐煤生产现状及煤质情况的分析,介绍了利用大雁褐煤发展煤炭气化的优越性,指出了大雁矿区发展褐煤气化具有广阔的前景.
试验研究了用煤泥和生物质粘结剂生产工业型煤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添加剂对跌落强度的影响不大,而不同成型压力对各种煤泥跌落强度的影响是一致的,压力为20MPa时,跌落强度最
采用颗粒交叠区域的微步长迭代自动调整算法,在生成含任意凹凸形骨料颗粒的混凝土数值试件的基础上,为简化大规模运算的复杂度,提高分析效率,着重对混凝土细观数值分析中的单
介绍了清华大学HCS-PC104A核子秤的秤体组成、计量原理及主要特点;根据一段时间的应用效果,对两种计量方式的数据进行了对比,总结出可变参数计量方式所具有的优点.
利用计算机辅助分子异构体构建STRU^auto算法,以解决高斯计算中分子结构独特性判断困难的问题.该算法借助能量和键长的迭代比较,完成分子结构的批量去重操作,避免了常规条件
朋友,您一定有过许多这样的经历吧——凭借着自己的认知能力.原以为是“A”的,可结果有人提出异议说可以是“B”,经人点拔后发现:的确还可以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