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病原物犬新孢子虫(Neospora caninum)感染家畜导致的新孢子虫病(Neosporiasis)是家畜原虫病的一种,致病对象广泛,这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是怀孕的雌性牲畜流产、胎儿死亡或新生牲畜的运动障碍以及神经系统疾病。1984年在挪威首次发现,对牛的伤害极其严重。这种疾病在世界上广泛分布,感染率随着牛的年龄而逐渐增加。这在欧洲等30多个国家非常普遍。,每年我国在欧美等国大量引进种牛和商品牛,为了避免该病的侵入,于是对新孢子虫病的检测和防治尤为重要。1995年Kamura等人用脂多糖(LPS)刺激袍棒状杆菌感染小鼠导致小鼠休克,并且在休克的小鼠肝脏中体内发现发现了白细胞介素18(IL-18)。IL-18作为一种重要的分子佐剂,能够促进T-lymphocyte进行包括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γ和GM-CFS在内的细胞因子分泌。另外,辅助性T细胞在白细胞介素18的作用下增殖更为旺盛,细胞因子分泌能力增强。IL-18对细胞因子干扰素-γ分泌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其他细胞因子,干扰素-γ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其作用对象为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NK细胞,能够增强细胞活性,提高细胞抵抗病毒的能力。本试验利用Genbank中公布的新孢子虫GRA7基因与牛白细胞介素1 8基因设计出两对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对新孢子虫(Nc-1株)NcGRA7基因与牛IL-18基因进行扩增,再通过SOE-PCR技术,将新孢子虫GRA7基因与IL-18基因并进行拼接,基因拼接成功后测序正确的片段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连接,并将构建的pcDNA3.1-NcGRA7-IL18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vreo细胞进行表达,并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其表达产物,利用制备的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进行动物试验,按照pNcGRA7-IL18组、pNcGRA7组、pIL18组及pcDNA3.1空质粒DNA组对雌性BALB/c小鼠进行免疫接种。pNcGRA7-IL18组,pNcGRA7组,均产生较强的IgG,IgG1和IgG2a,其中IgG2a高于IgG1水平,说明核酸疫苗产生了 Th1型免疫。pNcGRA7-IL18组的IgG,IgG1和IgG2a的水平要显著高于pNcGRA7组和pIL18组。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小鼠的免疫水平,本试验为控制新孢子虫感染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