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本论文中,从大连外国语学院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各个年级的在校生当中,分别随机选取了5名男生和5名女生,以40名日语专业的大学生为对象,通过进行有关母音无声化使用倾向的音响音声学的实验,进而调查中国人日语学习者的日语母音无声化的使用倾向。在本文中,不仅仅对典型无声化环境下的无声化的发生频率进行了考察,还对非典型无声化环境下的无声化的发生频率进行了考察。对狭母音的无声化,广母音的无声化,无声子音与无声停顿之间的母音的无声化,有音调的音节的母音的无声化,多个音节连续的无声化等五个音声环境下的无声化的发生情况总结如下。首先,广母音(实验2)以及多音节连续无声化(实验4)的无声化比率不到1%,由此可见这两个音声环境下很难发生无声化,说话人有特意回避这两个音声环境下的无声化的倾向。其次,典型无声化环境(实验1)下的无声化比率超过20.00%,与前两个音声环境相比,比较容易发生无声化。然后,无声子音与无声停顿之间的母音(实验3)以及有音调的音节的母音(实验5)的无声化比率存在一定的波动,不能够简单得出是容易发生无声化,亦或是不容易发生无声化的结论,需要更具体的分析。关于前者,可以说,词头(1.88%)以及词尾(2.50%)很难发生无声化,句末(97.5%)非常容易发生无声化。关于后者,可以说,头高型声调很难发生无声化,平板式声调以及尾高型声调较头高型声调而言,比较容易发生无声化。在能够对无声化比率产生影响的多个语言因素当中,集中对对无声化母音,无声化母音前后的子音,无声化母音的后续母音,以及声调这四个因素进行了考察,并把各个语言因素对无声化产生的影响整理如下。首先,就无声化母音而言,○1广母音的无声化和狭母音的无声化不同,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2尚未观察到由于狭母音「い」,「う」的不同而产生的对无声化比率的显著的影响○3尚未观察到由于广母音「あ」、「え」、「お」的不同而产生的对无声化比率的显著的影响。然后,就无声化母音前后的子音而言,○1虽然无声化母音前后都是无声子音,但是无声化比率会随着无声子音的发音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2其中「摩擦_閉鎖」这一发音方式比较容易发生无声化○3「閉鎖_破擦」这一调音方式比较不容易发生无声化○4其他五种调音方式则介于这两者之间。其次,就后续母音而言,目前尚不清楚后续母音是广母音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无声化,还是后续母音是狭母音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无声化,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考察验证。再者,就声调而言,○1头高型声调比较不容易发生无声化○2平板式声调和尾高型声调比较容易发生无声化○3目前尚未观察到由于平板式声调和尾高型声调这两个声调的不同而产生的对无声化比率的显著影响。在对无声化产生影响的社会因素当中,主要对性别差异,年级差异,地域差异这三个因素进行了考察,并把这三个因素对无声化的影响归纳总结如下。首先,就性别差异而言,虽然女学生和男学生的无声化比率大致相同,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性别差异,但是,相对男学生而言,女学生之间不同说话人之间的的无声化使用频率的差异要更为显著。其次,就年级差异而言,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的学生的无声化比率大致相同,即除四年级的学生以外,尚未观察到明显的年级差异。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四年级学生比其他年级学生的无声化比率要高。然后,就地域差异而言,安徽省的无声化比率最高,河南省的无声化比率最低,其他五个省份(辽宁省,贵州省,河北省,黑龙江省,陕西省)的无声化比率则介于这两者之间,并且,尚未观察到这五个省份之间的差异,不如说这五个省份的无声化比率大致相同。再者,就城市差异而言,无声化比率呈现出阶梯状态,位于第一阶梯的是南阳市;位于第二阶梯的是双城市,铜川市,凌源市,盘锦市,阜新市,辽阳市;位于第三阶梯的是本溪市,丹东市,大连市,沈阳市,锦州市,贵阳市,漯河市,朝阳市,抚顺市,保定市,鞍山市;位于第四阶梯的是葫芦岛市,营口市;位于第五阶梯的是池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