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带一路”倡议于2013年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重点在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基础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五通建设的优先领域,近年来有一大批基础设施重大项目落地。但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项目失败率高于中国投资平均水平,这说明“一带一路”大型基建项目是不容易成功的。因此,研究基建类投资项目成败的影响因素尤为重要,通过影响因素分析从源头上控制项目风险,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带一路”倡议于2013年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重点在于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基础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五通建设的优先领域,近年来有一大批基础设施重大项目落地。但数据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基础设施项目失败率高于中国投资平均水平,这说明“一带一路”大型基建项目是不容易成功的。因此,研究基建类投资项目成败的影响因素尤为重要,通过影响因素分析从源头上控制项目风险,最终提高项目成功率。本文基于世界银行PPI数据库中有关“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1990-2017年2923个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基础设施项目的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探讨宏观层面因素与微观层面因素对PPP项目成败的影响。本文对PPP项目成败的定义是基于项目的完成情况,即项目顺利完工则项目成功,项目未建成则项目失败。对于宏观层面影响因素,本文利用ICRG国家风险数据构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测度了 1990-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政治、经济、金融、社会风险综合值,为后续实证检验打下基础。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层面的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对PPP项目成败有显著负向影响,金融风险对PPP项目成败有显著正向影响;微观层面的项目规模和项目周期对PPP项目成败有显著负向影响,项目类型对PPP项目成败也有显著影响;从边际效应分析来看,宏观层面的政治风险、金融风险,微观层面的项目周期因素都能较大程度的影响PPP项目成功的概率。根据以上实证分析结论,本文进一步提出针对企业和政府的有关“一带一路”项目投资的建议,旨在服务于共建“一带一路”中的项目决策和管理,助力“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发展。
其他文献
我国自2001年正式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及加入WTO以来,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尤其跨国公司内部的薪酬分配中高管收入过高、增长偏快的问题普遍存在,这使得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二者之间的联系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2005-2014年沪深两地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的绿地投资数据和Wind中国并购库的并购数据,分析了企业进行对O
从改革开放到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然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出现更多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提高还是降低企业风险承担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为2009年至2013年对外直接投资的工业企业匹配可供比较的对照组,并利用双重差分方法(DID)进行实证检验。本文的主要结论有:第一,在整体上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沿线各国的OFDI不断增加。但是刨除掉“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自身的政治、经济等条件的变化带来的影响后,“一带一路”倡议本身是否促进了中国对沿线各国的OFDI?如果有,提出七年多的“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OFDI的影响是逐年减弱的还是不断加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影响效应是否存在不同?基于此,本文采用PSM-DID模型实证
为了规范会计核算,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及财务和预算管理水平,满足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自2019年1月1日起,新政府会计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开始全面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提升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的目的及其主要变化,论述了其实施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其在实施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其执行过程
<正> 银行承兑汇票是银行作为付款人,根据出票人的申请,承诺在汇票到期日对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汇票金额的票据行为;国内信用证业务是开证行依照申请人的申请开出的,凭符合信用证条款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于2019年初全面实施了新《政府会计准则》,彻底改变原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模式,由于受到新准则的影响,增强了我国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强化了政府职能。由于新会计制度架构过于复杂,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有限,还不能完全解读新《政府会计准则》,因而在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借助新会计制度改革,督促各行政事业单位重视本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加大对财务人员培训力度,使财务人员
我国经济逐渐进入“新常态”,实体经济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出现了投资效率持续降低,一般商品价格不断下降,实体投资回报率下滑的趋势,尤其是制造业与重工业等部门受到较大冲击。另一方面,金融市场则呈现出投资回报率高,回报周期短的现象。因此,企业在面临投资选择的时候更倾向于在金融市场进行投资,减少了实体投资,出现了企业“脱实向虚”的现象。企业“脱实向虚”的现象引发了国内学界和政府的高度关注,我国
推广循环农业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应对和化解日益严重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和农地不足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目标,同时也是响应国家乡村振兴与碳中和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循环农业模式试点区实地调研数据,首先结合计划行为理论的研究成果,应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探讨循环农业模式下农户采纳行为的路径机制和政府现有的推广逻辑。其次梳理细化指标,构建农户循环农业模式采纳行为机理框架,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
在2018年股市低迷之际,为增强投资者信心,《公司法》对股份回购的相关规定进行了专项修订。随着政策的“春风”,越来越多的公司跻身于公开市场股份回购的大军中。而近年来,公司发生股价崩盘的事件屡见不鲜,极大损害了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投资者权益,成为中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在此背景下,因救市而放宽的公开市场股份回购能否发挥“市场稳定器”的作用?若公开市场股份回购能降低未来股价崩盘风险,其作用机制又如何?是什
供应链网络最早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越来越成为学者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话题。供应链网络中不仅传导着信息、信用、风险,还连接上下游企业形成协同效应,促进供应链决策最优。本文借鉴皮建才、赵润之(2018)文章中关于在供应链网络中上游供应商企业获得政府补贴对下游客户企业产能过剩影响的研究内容,对研究内容进行扩展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以供应链网络为立足点,探究在供应链网络中上游供应商企业在获得政府补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