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由两章组成,分别包括对金丝桃属药用植物地耳草和毛茛科药用植物唐古特乌头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第一章主要论述了对藤黄科(Guttiferae)金丝桃属(Hypericum)的一种一年生药用植物地耳草(Hypericum japonicum Thunb.ex Murray)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第二章介绍了对毛茛科乌头属药用植物唐古特乌头化学成分的研究。 采用正相硅胶柱层析、ODS反相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HPLC正相、反相和手性柱等分离设备和分析技术,借助1D&2D NMR、HRESIMS、ECD、IR和UV等波谱技术,以及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ECD等量子化学手段,从地耳草和唐古特乌头中共分离鉴定了17个化合物,其中7个为新化合物。从金丝桃属药用植物地耳草中分离得到了12个间苯三酚倍半萜类化合物,其中7个为新化合物。通过手性柱的引用,实现了对一对对映异构体和两对差向异构体的拆分,每对异构体的比例基本都是1:1。除此之外,对这七个新化合物的生源途径进行了探讨。这些化合物的鉴定以及对3对异构体的拆分,为药物开发工作者提供了准确可信的化合物立体结构,对研究相关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还对7个新化合物体外抑制诱导期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DNA复制的生物活性进行了筛选,其中部分化合物具有潜在的抗EBV病毒活性。从毛茛科乌头属植物唐古特乌头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了5个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以上研究成果,特别是新化合物的发现,不但加深了对金丝桃属植物和乌头属植物化学成分的认识,而且对发掘新的药用资源以及丰富这两属植物的化合物结构类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应用这两属植物资源提供了新的化学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