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关道是对当地道台兼管各地海关的海关监督的称谓或专设的官职。它萌发于清前期,并在晚清形成制度。这种官职有兼职和专职两种,具有灵活性、普遍性两个本质特征。它是晚清重要的对外交涉渠道,是地方督抚的重要助手,与地方督抚、南、北洋大臣形成了近代中国独具特色的地方对外交涉机制。全文共分三个部分,旨在论述晚清海关道及其对外交涉。
一、晚清海关道制度的形成
文章从清政府于1860年前后达成了共识,1970年津海关道的设立标志初步形成,在1900年前后最终形成三个阶段论述了晚清海关道制度的形成经过。并从海关道制度是对清初以来道台监督海关方式的继承,在条约体系的建立过程中为了解决体制上的对等问题,道台制度的灵活性特点可以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关税征收、对外交涉的办理与地方治权要结合起来三方面分析了这一制度形成的原因。
二、晚清海关道的对外交涉
文章从四个方面对晚清海关道的对外交涉进行了历史的考察:(一)本部分认为海关道是清政府“借师助剿”政策的积极开拓者,海关道的行动促进该政策的形成,并在行动中实施了该政策。
(二)本部分主要考察了海关道与华工出洋问题的来源,并在具体处理和交涉华工出洋引起的纠纷、商订招工章程、相关善后的交涉等三方面论述了海关道在华工出洋问题上交涉的双重作用。
(三)本部分以1860年为界标,将近代教案交涉分两个时期,并根据交涉内容分三类论述了海关道在教案中交涉中的作用。
(四)本部分考察了晚清海关道与租界的划定及其扩展,认为近代租界的形成和扩张都和海关道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三、海关道对外交涉的历史检讨
文章从对外交涉的根源、对外交涉的评价、对外交涉的制约因素、对外交涉的经验和教训等四个方面来对海关道作了历史检讨。海关道对外交涉是在晚清社会转型语境下,清政府外交的失矩和地方权力的扩张的条件下实现的。其交涉有着积极的因素,也存在不足,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和地方个性特色。其对外交涉多受制于上、下级官吏和地方精英阶层,还受外国领事和外籍税务司的制约。但海关道制度作为晚清政府的一种体制创新,其影响是深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