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生活整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与此相伴随的问题是,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持续下降,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扩大。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不协调的现象,农民问题以“三农”困境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道障碍。党中央和政府已经深刻认识到“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多年来,中共中央都是每年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每年下发指导农村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围绕着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自我发展能力的惠农政策,作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部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所面对的问题不同,工作的重点不同,惠农政策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中共惠农政策不是凭空产生的,任何政策的出台都不是无源之水。农民是我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也是最需要关注与扶持的群体。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到我国历届领导人,都从对人的关怀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农民收入低、城乡差距大等现实矛盾是惠农政策的现实依据。本文在探寻党的惠农政策的依据的前提下,梳理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共惠农政策的发展历程。每一个时期都针对当时出现的问题而出台了不同的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惠农政策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实行“包产到户”、提高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积极性、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推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等方面。惠农政策从制定到最终有成果要经过很多环节,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体制机制原因和某些人为因素,会弱化甚至阻碍政策对农民的普惠,因此提高惠农政策的执行力也是我们必须要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