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观是指人们对幸福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它集中反应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并深刻的影响了人追求幸福,取得幸福的行为。从哲学发展史来看,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幸福的看法是不同的,也就产生了大相径庭的幸福观,从以伊壁鸠鲁为代表的享乐主义幸福观,到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禁欲主义幸福观,以及资本主义“金钱至上,趋利避害”的功利主义幸福观,无一不是反映当时社会人们对幸福的看法,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的。但这些幸福观往往把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分裂甚至对立起来,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对立开来。它们仅仅能够代表一部分人或者一部分阶级对幸福的看法和人生态度,具有极大历史局限性。而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幸福观则是从人类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来,关注的是最广大劳动人民的疾苦,追求的是全人类的幸福实现。他是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之上,运用历史和辩证的方法分析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如何实现幸福。第一次明确的指出了劳动是取得幸福和享受的唯一手段,而只有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统一,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才能实现真正的幸福。因此通过对马克思幸福观深入的研究,不仅能够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宝库,更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幸福观,并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