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指期货作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交易最活跃的金融衍生工具,对完善股票市场的交易功能、降低交易成本、健全股票市场的价格机制、为股票投资者提供价格风险规避机制均有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为完善资本结构,有效规避市场的系统风险,便于投资者完善投资组合,推出股指期货势在必行。2010年4月16日,沪深300股指期货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为规避我国股市系统风险提供了有效的工具。但从以往的经验和教训中不难发现,股指期货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蕴藏着较大的风险,如果运用不当,将会给投资者乃至整个市场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经济发展也会受到影响。因此,研究股指期货的风险管理,特别是风险度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论文首先介绍了股指期货的概念、特点、功能等理论。通过对其风险类型和成因的分析,来对股指期货的风险进行识别。重点研究了股指期货风险的度量方法。研究发现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 (Generalized 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模型可以较好的拟合沪深300期指收益率的波动性,通过比较不同分布下的不同类型的GARCH模型,找到了拟合最优的模型。同时,引入市场风险测量的在险价值VaR (Value at Risk)方法进行估测,并运用失败频率法加以检验,表明了VaR值是有效的。最后,通过借鉴国外股指期货监管的相关经验,提出了我国适于建立三级监管模式进行风险控制的建议。论文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系统理论、归纳演绎、比较和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运用GARCH族模型分别基于正态分布、t分布和广义误差(GED)分布对真实的沪深300股指期货指数收益率的波动性进行拟合,得到最优拟合模型,并用GARCH—VaR模型进行风险测量;(2)提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股指期货风险监控体系,并就各层次风险控制的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