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三部分阐述了现代医学及中医学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认识、临床治疗与实验研究等情况,探寻青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特征,探讨柴芪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研究。一、文献综述本研究在Pubmed上收集了近十年的外文文献资料,进行研读及分析整理,归纳了现代医学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学、诊断、与其他慢性疾病的相关性、生活方式及营养学干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在中国知网上收集近三年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文献,并按我国七大区域进行分区整理,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总结及评价。二、临床研究1、青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研究目的:探讨青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年龄18-45岁之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的所有住院病历中被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者为病例组,共264例;同时按性别和年龄进行匹配,收集同一时间段来自东方医院体检中心的无脂肪肝的人群为对照组,共110例。整理及统计纳入研究病例组及对照组资料中的身高、体重、个人史信息、肝功、血脂、合并疾病的情况。结果:青年NAFLD人群的BM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组BMI指数平均值属于肥胖的范围;两组的生化指标中ALT、AST、TC、TG、FBG及UA存在明显差异,病例组均高于对照组;但HDL与LDL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男女比例达到2.94:1。将青年患者人群的年龄分层后发现,年龄在40-45岁的患者比例最高,年龄小于30岁的患者比例最低;且在每个年龄段中,男性患者都明显高于女性。超过一半以上的病例组血液中TG水平异常。与其他合并病的研究分析,可见青年NAFLD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的最多,共有95例,占35.98%;其次为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分别占26.89%和3.79%;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者仅有5例。结论:青年NAFLD的不同年龄层的患者比例不同,年龄层越高,患者所占比例越高;血脂异常是青年脂肪肝的危险因素之一;BMI与青年NAFLD密切相关,女性对于自身的身材更为重视,这也可能是女性患者明显低于男性的原因之一。2、青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研究目的:探寻青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其相关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的所有住院病历中被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者,年龄在18-45岁之间,男女不限,共264例。根据入选患者的病例资料中对中医证候学的表述及舌、脉特点,进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辨证分型,并整理分析中医证型与相关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痰瘀互结型的脂肪肝最多,其次为肝郁脾虚型、湿热蕴结型、痰湿内阻型和肝气郁滞型。但各中医证型之间的性别、年龄、BMI指数、肝功、血脂及尿酸水平无明显差异。FBG在各证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于脂肪肝的中医证型研究繁多,结果多不相同,这与研究的人群性别、年龄、地域等等因素有关;本研究主要为青年人群,以痰瘀互结型最多,但肝郁脾虚仍是脂肪肝的最基本病机。三、实验研究1、柴芪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的生化及炎症因子作用的机制研究目的:研究柴芪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的生化及炎症因子的作用。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大鼠来建立脂肪肝模型,造模同时用柴芪汤及罗格列酮进行药物干预;实验第8周末检测血清生化ALT、AST、TG、TC、HDL、LDL、FIN、FBG及炎性因子TNF-α IL-6、ICAM、VCAM的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及LDL-C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柴芪汤组TG、HDL-C及LDL-C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P<0.05),但TC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罗格列酮可显著抑制TG、TC及LDL-C含量(P<0.05),但HDL-C较模型组无明显变化(P>0.05)。各项指标柴芪汤组与罗格列酮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模型组FBG、FINS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柴芪汤组FBG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模型组大鼠IRI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用药组IRI值较模型组为低,且有统计学差异。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6、sICAM-1、sVCAM-1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而柴芪汤及罗格列酮组血清中四种炎性因子的水平均较模型组为低(P<0.05)。结论:柴芪汤能抑制脂肪肝大鼠的血脂及肝酶水平升高,并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增多,这可能与柴芪汤干预脂肪肝的机制有关。2、柴芪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蛋白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目的:探寻柴芪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大鼠来建立脂肪肝模型,造模同时进行药物干预;实验第8周末取大鼠肝脏组织,HE染色病理切片,检测肝组织中SOD、MDA、GSH-Px及TG水平,通过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及PCR等方法检测LXRα、SREBP-1c及FAS的表达。结果:光镜下观察正常组肝组织结构完整清晰,模型组肝细胞胞质内充满大量大小不等的圆形脂滴,结构不清,肝索排列紊乱,大部分肝细胞呈脂肪变性。柴芪汤组与罗格列酮组肝细胞形态基本可见,肝细胞脂肪变性少见,可见点状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SOD与GSH-Px含量均明显降低,MDA及TG含量明显增加(P<0.05);柴芪汤组及罗格列酮组均可提高SOD、GSH-Px含量,及降低MDA、TG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柴芪汤在改善SOD及GSH-Px水平方面比罗格列酮更具有优势(P<0.05)。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及PCR法检测LXRα、SREBP-1c及FAS的表达情况,模型组三项指标均升高,柴芪汤及罗格列酮干预后可降低其表达。结论:柴芪汤能改善喂养型NAFLD大鼠的肝组织病理形态,同时可通过LXRα-SREBP-1c-FAS信号通路的调控达到干预脂肪肝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