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人工授精和培育(22℃恒温环境)的齐氏田中鳑鲏(Tanakia chii)和革条田中鳑鲏(Tanakia himantegus)早期发育以及附肢骨骼的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齐氏田中鳑鲏初孵仔鱼卵黄囊饱满,呈淡黄色,表皮布满微突;3日龄仔鱼卵黄囊两侧向上突起,尾部鳍褶延展变大;6日龄仔鱼眼囊发育;8日龄仔鱼眼囊有黑色素,晶状体形成;11日龄仔鱼,口形成,脑开始发育,体上有黑色素出现;15日龄仔鱼鳃沟和肛门形成,背鳍和臀鳍的鳍基出现,尾鳍下叶鳍条形成;21日龄仔鱼头与躯干分界明显,鳔分化为前鳔和后鳔,背部和臀部鳍条数目分别为8和10枚,身体黑色素连接成条带状,虽然残存有卵黄囊,但已经开口并摄食。31-36日龄仔鱼胸鳍呈膜状鳍褶,腹鳍出现鳍条,尾鳍呈深叉形。61-66日龄稚鱼,鳞片出现,体中线后半部具一条黑色素带,稚鱼出现集群游动现象。革条田中鳑鲏初孵仔鱼卵黄囊饱满,呈淡黄色,表皮布满微突,此阶段仔鱼通常静止;3日龄仔鱼卵黄囊两侧向上突起,尾部鳍褶延展变大,仔鱼有间歇性的蠕动现象;5日龄仔鱼眼囊发育,出现听囊泡和耳石,脊索向上弯曲;7日龄仔鱼脑形成,9日龄仔鱼眼囊有黑色素,晶状体形成,口形成,下颌较小。14日龄仔鱼,鳃弓形成。小气鳔在胸鳍膜下形成。肛门形成,但未与外界相通。17日龄仔鱼,尾鳍鳍条开始分叉,眼中黑色素以及鸟粪素密集。20日龄仔鱼,上颌略大于下颌,胸鳍开始运动。21日龄,鳔一分为二。头与躯干分界明显。仔鱼可自主游动相当长一段距离,但持续时间短。仔鱼的卵黄囊虽然仍存在,但仔鱼已开口进食。36日龄,体高比21日龄仔鱼有所增加。鳃盖发育,已将鳃完全覆盖。原始的腹鳍以膜状出现。背鳍和臀鳍发育完善,尾鳍发育成为叉形。在尾鳍、背鳍和臀鳍鳍条上均有黑色素分布。使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对齐氏田中鳑鲏和革条田中鳑鲏的附肢骨骼染色后进行研究:(1)脊椎骨及韦伯氏器齐氏田中鳑鲏的脊椎骨数量为32枚,革条田中鳑鲏脊椎骨数量为34枚。两者均是20枚尾椎。两者在10日龄之前的仔鱼均仅有一条直的脊索,13日龄仔鱼除脊索外,有髓棘和脉棘形成,脊索前端有椎体横突,腹肋也已经发育。17日龄时,革条田中鳑鲏仔鱼的脊椎骨开始形成;而齐氏田中鳑鲏仔鱼的脊椎骨在19日龄时开始形成。36日龄仔鱼,齐氏田中鳑鲏有7枚上神经骨开始形成,而革条田中鳑鲏的上神经骨的数量为6枚。两者的脊椎骨几乎完全骨化,方向从前至后。两者的舶状骨和三脚骨形成的时间相近。在36日龄时,两者的韦伯氏器发育几乎完成,尚未骨化(2)背鳍和臀鳍支鳍骨两者的仔鱼在13日龄时,已形成背鳍支鳍软骨和臀鳍支鳍软骨。17日龄时,革条田中鳑鲏的仔鱼担鳍软骨开始发育,齐氏田中鳑鲏的仔鱼19日龄时担鳍软骨才开始发育。66日龄时,两者鳍棘和鳍条形成,支鳍骨骨化完成,担鳍骨的骨化还未开始。(3)尾鳍支鳍骨两者仔鱼在8日龄时就已经出现尾下骨。13日龄仔鱼,二者的尾上骨2枚或3枚,尾下骨5枚,另有侧尾下骨1枚。其中,侧尾下骨和第一尾下骨在基部联合。(4)胸鳍支鳍骨齐氏田中鳑鲏与革条田中鳑鲏仔鱼胸鳍支鳍骨的发育过程相似。二者形成匙骨、肩喙软骨和支鳍软骨的时间相近。19日龄的仔鱼,支鳍软骨出现骨裂。而后,仔鱼的骨裂上有担鳍骨出现,在肩喙软骨上有肩胛骨空出现。66日龄仔鱼肩胛骨上具有一个大孔。(5)腹鳍支鳍骨两者腹鳍支鳍骨的发育过程相近。36日龄仔鱼腹鳍支鳍骨形成,而后2枚担鳍软骨形成,位于支鳍骨的末端。66日龄鱼,基本上发育完成。综合以上结果,齐氏田中鳑鲏和革条田中鳑鲏早期发育在形态上相差无几,在骨骼上表现为脊椎骨和上神经骨的差异。同时两者的仔鱼在21日龄左右时,感觉、摄食、呼吸和游泳器官均已发育,同时仔鱼卵黄囊残留很少并开口摄食,推测在孵化后21日左右为自然条件下齐氏田中鳑鲏和革条田中鳑鲏的出蚌时间。66日龄时,体表具有鳞片,同时脊椎骨骨化,说明此时进入稚鱼期。齐氏田中鳑鲏和革条田中鳑鲏的早期发育以及附肢骨骼发育的特征可以为鱊亚科的分类鉴定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