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并购是目前金融市场中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远的重要活动之一。从19世纪末期到目前为止,西方发达国家共发生过五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每一次的并购浪潮都给整个经济体系造成了非常重大的影响。并购通常伴随着财富的迅速膨胀,公司规模的大幅扩张,整个经济的效益明显的改善,但或者出现相反的情况。正是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吸引了众多的研究来探讨并购问题。并购是否能够创造价值或者存在溢价?并购溢价在参与并购的各方之间是如何分配的?并购行为又受到那些因素的影响,是马上完成并购,还是等待一段时机;是使用现金并购,还是使用股票;等等。研究提出了各种观点,提供很多的理论和经验证明,不过对这些问题始终没有定论,目前仍需要进一步的讨论。
在西方发达国家并购浪潮不断涌起之时,在世界的另一端,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国,也在发生着类似的事件。而且在最近10年呈现急剧上升的现象。不能全盘否定西方理论和实践的先进性,但是这些理论和研究在中国这个特殊转型经济背景下却遇到了很多的困难。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完善,市场信号较弱,信息不对称情况比较严重等等都对现代并购金融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了挑战。尽管国内的很多学者尝试努力探索和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在本文作者看来,这些工作还远远不够。这些问题正是本文努力探索的问题。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对并购有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讨论。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对于并购是否存在溢价的研究,总结了这些研究对于并购溢价的结论。很多理论研究都表明,并购存在明显的溢价效应,而且并购中的目标公司总是可以获得正的收益,但是对于并购另外一方收购方的结论则存在很大的争论。实证研究也提供了类似的证据,目标公司的收购是明显的正值,而收购方的收益则或正或负。这些研究在确定是否存在溢价时通常采用的是异常收益。本文提出了从并购期权定价的角度来界定并购溢价,并进行了严格的实证检验,提出了新的证据。
对于并购行为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关于并购适时性和溢价分配的动态模型。本文从实物期权的角度,先构建了一个简单两阶段完备信息博弈,讨论了在这种情况下收购方的时机选择和并购双方各自获得溢价的比例分配结果。然后引入了竞争者,重新考虑上述问题。模型给出了多个非常有意义的结果,并且在后面的实证检验中得到了很好支持。
对于并购溢价影响问题,本文着重考虑了控制权和MBO的影响。本文对控制权的实证研究是通过股权拍卖数据来进行的。股权拍卖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控制权转移的替代度量。并且我们发现法人股拍卖价格要明显低于其他股权价格,证实了国有资产被贱卖的推论;被拍卖公司的经营状况对控制权溢价有着明显的影响。对于MBO对并购溢价的影响,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MBO并没有明显改善上市公司的业绩。
最后本文还精选了部分并购的案例,从实际的操作层面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和应用。这对本文的研究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