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不同的浅表性膀胱癌组织标本中雌激素受体ERα的表达水平。探究雌激素及其受体抑制BCG疗效的机制与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关系。建立浅表性膀胱癌鼠模型,体内验证雌激素及其受体抑制BCG免疫治疗效果的机制。方法:1.利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相同分期分级复发与非复发浅表性膀胱肿瘤中的雌激素受体ERα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其差异。2.细胞体外实验部分,稳定表达ERα的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T24及野生型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系253J在37℃温箱,5%CO2条件下培养48h后,利用蛋白印记技术(Western Blot)检测ERα分别在两种细胞系的表达情况。分别用雌二醇,雌二醇拮抗剂ICI182.780和TAM处理上述两种细胞后,分别加入BCG,观察细胞内BCG及整合素蛋白α5β1的表达情况。探究雌激素影响BCG的粘附及进入细胞的过程的机制。另一部分细胞遵循上述处理之后,与人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进行侵袭性实验,验证雌激素是否影响BCG对THP-1细胞的募集来杀伤肿瘤细胞。3.动物实验,采用N-butyl-N-(4-hydroxybutyl)nitrosamine(OH-BBN)诱导FBV雌性小鼠20周后成瘤,分别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其中实验组又分为单纯BCG膀胱灌注组、单纯雌激素拮抗剂及BCG和雌激素拮抗剂膀胱灌注组,分别向实验组各组老鼠膀胱内灌注以上药物,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生存率,取瘤组织后,做病理切片,HE染色,同时检测其中Brd U明确其增殖情况,检测F4/80明确其巨噬细胞浸润情况。结果:雌激素受体α在术后复发的浅表性膀胱癌中的表达高于术后未复发的浅表性膀胱癌。T24ERα细胞中的ERα蛋白的表达高于野生型T24细胞,253J细胞中的ERα蛋白表达极低;BCG粘附和进入膀胱癌细胞过程可以被雌二醇抑制;雌二醇抑制膀胱癌细胞整合素蛋白α5和β1的m RNA表达,相反雌激素拮抗剂ICI182.780促进膀胱癌细胞内整合素蛋白α5和β1的m RNA表达;在253J和T24ERα两种膀胱癌细胞中证实整合素蛋白α5β1中和抗体可以抑制雌激素拮抗剂ICI182.780诱导的BCG与膀胱癌细胞粘附及进入膀胱癌细胞内能力的增强;膀胱癌细胞经不同处理后与THP-1细胞共培养发现,BCG刺激膀胱癌细胞后可以促进THP-1细胞的迁移,而雌二醇和BCG共同作用膀胱癌细胞后,THP-1细胞的迁移能力下降;采用不同的条件刺激T24ERα和253J细胞,即对照组、BCG组、E2+BCG组和E2+ICI182.780+BCG组,收集各组的条件培养基和膀胱癌细胞,检测膀胱癌细胞中IL-6 m RNA水平与条件培养基中的IL-6蛋白水平,结果发现BCG刺激膀胱癌细胞可以导致膀胱癌细胞内和分泌到细胞外的IL-6水平升高;上述四组的条件培养基分别处理THP-1细胞,ELISA检测不同条件培养基中TNFα的表达,显示ICI182.780+BCG组条件培养基中TNFα的表达水平比单纯BCG组高,而E2+BCG组比单纯BCG组低;应用上述四组条件培养基处理T24ERα和253J细胞,48小时后检测细胞的活性,结果显示THP-1+BCG+ICI182.780组中膀胱癌细胞活性最低。HE染色显示对照组和ICI182.780组出现乳头状瘤,BCG组出现膀胱尿路上皮非典型增生,BCG+ICI182.780灌注组膀胱尿路上皮基本正常;对照组表达Brd U的膀胱尿路上皮细胞数目最多,ICI组与对照组相似,BCG+ICI182.780组表达Brd U的膀胱尿路上皮细胞数目最少,BCG组比对照组和ICI182.780组表达Brd U的膀胱尿路上皮细胞数少,但比BCG+ICI182.780多;F4/80的阳性细胞数以BCG+ICI182.780组最多,BCG组次之、对照组和ICI组最少;不同处理组治疗后,BCG+ICI182.780组小鼠生存时间最长,对照组和ICI182.780组小鼠生存时间最短。结论:雌激素受体α在术后复发的表浅膀胱癌中的表达较高,雌二醇可以抑制BCG与肿瘤细胞的粘附及进入细胞从而影响BCG的疗效。此外,雌二醇可以抑制BCG对巨噬细胞的募集作用。因此,雌激素水平升高可能是导致BCG疗效降低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