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被人们称为“翻译时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机器翻译的问世。它几乎与计算机的发明同时出现,其发展为人工翻译减轻了压力,缓解了大量的翻译需求与翻译人才短缺之间的矛盾,降低了翻译成本,提高了翻译效率。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直到今天,它仍然是许多翻译工作者和软件开发商热衷研究的对象。然而目前世界上较为成功的机器翻译系统大多都是英语与其他语言之间的,国内较为成功并已经投入商业使用的也主要是英汉翻译系统,比较成型的俄汉机器翻译系统屈指可数,且译文质量低下。本论文以国内较有代表性的三个俄汉机器翻译系统对上百个简单句的译文为研究对象,系统总结了这些系统在进行俄汉翻译时出现的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其中之一就是建立大规模的俄汉平行语料库,以作为俄汉机器翻译系统的知识储备和支撑。论文的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机器翻译系统的类型和工作原理,机器翻译发展经过的五个阶段,其当今的发展状况和今后的发展趋势。第二部分通过设计实验,记录并分析国内三个主要俄汉机器翻译系统对例句给出的译文,验证了俄汉机器翻译系统译文质量低下的猜想,并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对翻译过程的研究不够深入,对语言规则的总结不够细致,以及对俄汉平行语料库的建设不够重视。第三部分通过实验结果的系统分析,总结了影响俄汉机器翻译系统产生正确译文的几大因素——词类标记与词性转换,义项选择,词典的完善度,句子结构与句型转换,词序的调整,以及俄汉平行语料库的建立——并根据这些问题分别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其中,建设大规模的俄汉平行语料库不仅在提高俄汉机器翻译系统译文质量上将发挥巨大的作用,还会在汉、俄语教学以及语言学和翻译学的其他分支学科中起重大作用,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