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畜牧业迅速发展,在满足市场需求、改善人民生活、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畜牧业已经成为黑龙江省的支柱产业。三江平原地区作为黑龙江省的重要畜牧业生产基地,也为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推动当地经济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黑龙江省还是拥有湿地的资源大省,其中三江平原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湿地,几十年来由于过度的对湿地资源无限度地掠夺式开发,使得三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和土地退化。 为了推进三江平原地区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黑龙江省加大对三江平原地区湿地保护力度,在这样的前提下对本地区畜牧业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如何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使二者相互协调,就成为当前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对当前生态环境的重要地位、三江平原资源概况及畜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探讨,提出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路及采取的措施,揭示湿地保护与畜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剖析湿地保护下三江平原畜牧业发展的政策影响,提出三江平原的发展机会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本文在湿地保护下研究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研究表明:湿地保护对生态建设作用明显,但对畜牧业和农民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三江地区湿地保护与畜牧业发展之间存在较大矛盾,畜牧业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畜牧业发展要根据当地资源特点、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以种植业、牧草业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发展森林养禽和特种养殖、鸭鹅等水禽饲养、生猪家禽饲养、种草舍饲草食家畜、湿地风光型畜牧业;大力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努力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和商品率,统筹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湿地保护情况下,政府必须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和短期农牧民收入下降采取适当的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