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微电子的技术发展,高速串行接口的速率越来越高。信道对信号的高频衰减也随着速率的升高而增大,在串行接口的接收端需要对信道输出的信号进行高频增益补偿,以减小传输信号间的码间干扰。通常接收前端的均衡技术有模拟均衡技术和数字均衡技术,数字均衡器实现起来比较复杂,模拟均衡器具有结构简单,功耗较小的特点,近年来主流的均衡方式都是采用模拟均衡器和数字均衡器相结合的方式。本文首先对信道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基于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微电子的技术发展,高速串行接口的速率越来越高。信道对信号的高频衰减也随着速率的升高而增大,在串行接口的接收端需要对信道输出的信号进行高频增益补偿,以减小传输信号间的码间干扰。通常接收前端的均衡技术有模拟均衡技术和数字均衡技术,数字均衡器实现起来比较复杂,模拟均衡器具有结构简单,功耗较小的特点,近年来主流的均衡方式都是采用模拟均衡器和数字均衡器相结合的方式。本文首先对信道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基于S参数(微波网络中的散射参数)的实际信道进行了仿真,确定了其频域响应和时域脉冲响应。然后在介绍常见均衡器的基础上,着重对典型模拟均衡器——连续时间线性均衡器(Continuous Time Linear Equalizer,CTLE)进行了理论分析、公式推导和电路仿真,以此指导电路设计。接着采用TSMC65nm CMOS工艺设计了一款用于4电平脉冲幅度调制(4-level 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PAM4)、工作在40Gbps接收机的模拟前端。该前端由CTLE、可变增益放大器(Variable Gain Amplifier,VGA)和缓冲器(Buffer)组成。其中,CTLE采用退化电阻电容和电感峰化技术,在10GHz频率处的增益从6.42d B至12.46d B范围内16级可调;VGA采用电流并联的方式对等效跨导进行控制,低频增益在-4.58d B至5.75d B范围内16级可调;Buffer采用类似CTLE的扩频技术,-3d B带宽达到20GHz,当40Gb/s PAM4信号经过17.13d B信道衰减后,模拟前端在10GHz处提供11.37d B的增益补偿;当信号经过6.39d B信道衰减后,模拟前端在10GHz处提供6.9d B的增益补偿。整体电路的均衡范围在10GHz达到6.35d B至12.46d B,功耗为15.1m W。最后设计了一款多频段可调的CTLE,解决了模拟前端中CTLE低频不可调的缺点。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飞速发展,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被广泛应用,微电网以其能源利用率高、可再生能源接纳性强等优点越来越被各国重视。然而,风、光出力及负荷用电的不确定性给系统运行带来风险。因此,如何保证微电网安全运行以及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成为研究关键。所以本文对计及不确定性因素的微电网优化调度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计及不确定性的微电网优化调度问题,在现有研究中,处理该问题时多采用日前-日内多时间尺度优化调度模型
在基于计算与存储分离架构的共享存储分布式数据库中,由于存储节点对等,存在系统性能受制于单机性能,吞吐量不足以及存储节点资源利用率不足的问题,提升存储节点的利用率对提升数据库系统读写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虚拟分区技术可用来提升系统的读写并行度进而提高系统存储节点利用率,在共享存储架构下给出合适的虚拟分区管理机制及分区负载均衡调度策略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设计了集虚拟分区管理、负载均衡和分布式共识机制于一
现代社会中雷达技术已经成为目标有源探测的常用手段,广泛应用于安防、侦察等领域。随着目标探测场景日益复杂,多目标精细化跟踪需求不断提升,对雷达数据处理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线性调频连续波(LFMCW)雷达多目标点迹数据为对象,研究点迹凝聚、航迹起始、关联跟踪、航迹管理等多项数据处理算法和工程化应用方法,设计并实现雷达多目标数据处理系统软件,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设计了一种点迹凝聚处理方案,通过
通过合理地切换配电网络中各类开关的状态,可寻得新的网络拓扑结构。通过此结构可均衡网络负载、降低网络损耗、提升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但在各类分布式电源并入配电网后,其输出功率以及网络负荷的随机波动给配电网重构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在考虑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寻求有效的配电网重构优化方案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考虑分布式电源并网时的优化重构以及出力和负荷不确定性下的优化重构,并对此开展研究工
随着新时代新技术的发展、电气化进程的加快,电力能源的应用更加广泛,电能已经成为最广泛应用的能源之一。为了更好的实现对新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学者提出微网的概念。与此同时,专家们对于微电网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深入。微网有并网和离网两种运行方式,本文简化两种模式切换的控制方式且改善其接口设计使其系统更加稳定。微电网中的分布式发电模块多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模块,与新时代的绿色环保主题相呼应,但是可再生能
新能源因为其清洁、可再生的特点逐渐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部署方向。光伏并网变流器的发展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光伏发电的地理位置分布导致电网逐渐呈现弱电网特性。理想电网条件下的控制策略,直接应用在弱电网条件下可能会造成系统稳定性降低,甚至引发系统震荡,严重影响了并网变流器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对弱电网下并网变流器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分析了影响并网变流器稳定性的因素,并提出适应于弱电网条件的LCL型光伏并
主动配电网与传统配电网的区别不仅在于网络元素的改变,更多的是主动配电网对网络中各元素的主动管理。无论是新元素的加入还是主动管理,都使得供电能力的评估模型和评价尺度与无源配电网相比发生了重大改变,亟待考虑源荷的随机特性对配电网供电能力的影响,以便更为合理地评估主动配电网的供电能力。为此,本文以主动配电网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计及风光不确定性的供电能力评估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包括:首先,建立了传统配电网供电
随着缅甸蓝水翡翠原料产量的日渐稀缺,以及市场对蓝水料翡翠需求的不断加大,作为仅次于缅甸的翡翠产地,近年来危地马拉蓝水料大量产出,其市场占有率也在逐年升高。危地马拉产地的蓝水料翡翠,外观呈现灰蓝色,质地细腻,透明度较好,内部包含有大量棉絮状白色斑点,与缅甸产的蓝水翡翠在颜色、质地上特别相似。但是由于产量远远超过缅甸蓝水料翡翠,其与缅甸蓝水料翡翠在价值和价位上存在很大差异。随着蓝水危料的大量流入翡翠市
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的主攻方向,其发展已成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随着深度学习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其在智能制造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智能制造的不同场景实际需求较高,使得深度学习在智能制造领域应用较少。本文针对电容器生产过程中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应用需求,通过采用机器视觉与深度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电容器外观缺陷进行检测,提高了电容外观缺陷检测的检测精度以及检测效率,促进了电子元器件生产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但复杂的网络环境也带来各式各样的问题。而网络流量识别对网络服务治理有重要作用,通过识别流量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可以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用户体验。同时,对恶意流量和异常流量的精准识别,可以对网络系统实施有效保护,对维护网络安全有重要作用。目前已有的网络流量识别技术有基于端口的识别技术,基于有效负载的深度包检测识别技术,基于负载随机性的识别技术,基于主机行为的识别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