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硫掺杂碳点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其在药物检测和温度传感中的应用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kj1gjdgjsj4568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点作为荧光纳米材料领域一颗备受瞩目的新星,具有荧光性能优秀、生物相容性好、合成简便等优势,被广泛用于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中。碳点与其他具有介孔、荧光、磁性等性质的纳米材料复合,能够获得性能比单一组分的材料更为优越的复合材料,有利于进一步拓宽碳点的应用范围。近年来,碳点及其复合材料在药物分析检测、药物装载递送、生物成像、疾病诊断、温度传感等研究中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于新型高性能碳点及碳点复合材料的研究依旧缺乏,碳点在生物及医药领域的应用仍待进一步研究拓展。本文研究中,我们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氮硫掺杂碳点,探讨了其结构组成和荧光性能,对其细胞成像能力进行了验证,并基于黄芩素对碳点的荧光淬灭作用,建立了定量检测黄芩素的新方法;此外,将制备的碳点与罗丹明B结合,合成了生物相容性良好的核壳结构纳米球,用于高灵敏度的比率型荧光温度传感。具体研究如下:1.以L-半胱氨酸及二水合柠檬酸三钠为原料,乙二胺为钝化剂,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了氮硫共掺杂的蓝色荧光碳点(cys-CD)。由cys-CD的各项表征可得知其粒径约为3.8 nm,生物相容性良好,荧光性能稳定,量子产率高达66%。Cys-CD被成功用于SKOV-3人卵巢癌细胞的成像,在共同孵育6h后,SKOV-3细胞的细胞质及细胞核均具有明亮的蓝色荧光。基于黄芩素对碳点荧光的淬灭效应,设计了一种快捷灵敏的黄芩素定量检测方法,在黄芩素浓度为0 μM-30μM之间有良好的检测效果,检测限低至33 nM,并验证了黄芩素对碳点荧光的淬灭机理为静态淬灭效应和内滤效应。将此方法用于实际样本中黄芩素的检测,回收率良好。2.以蓝光cys-CD均匀分散的Gd(OH)CO3作为内核,使用吸附红光罗丹明B的介孔二氧化硅作为外壳进行包覆,构筑了单一波长激发下具有蓝-红双重荧光发射的核壳结构纳米球Gd(OH)CO3-cys-CD@mSiO2-RhB。通过系列表征手段得知纳米球的粒径在670 nm左右,分散性良好,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通过细胞毒性实验证明此纳米球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利用罗丹明B对温度敏感的红光为探针,cys-CD固态化后热稳定的蓝光为内标,构建了双荧光发射的新型比率荧光温度传感纳米材料Gd(OH)CO3-cys-CD@mSiO2-RhB。经验证,Gd(OH)CO3-cys-CD@mSiO2-RhB的温度传感性能良好,具有适用范围宽(283 K-373 K),灵敏度好(Sa=2.01%K-1,Sr=1.39%K-1),分辨率高(>0.012 K)等特点,有望成为用于医学、药学、生物学等研究的新型比率型荧光温度传感器。
其他文献
氮(N)和磷(P)是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稳定性的两大限制性因子,N、P供应在森林演替进程中的耦合关系及其调控机制对于指导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还很少就此进行系
  本文以农地整理中U型混凝土渠(以下简称“U型渠”)为研究对象,针对U型渠在建成3~5年内就出现表面各种破损现象导致无法满足灌溉要求的情况,在其侧壁有无农用机械与其他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