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头穴刺激对健康人大脑各功能区变化的fMRI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w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头针作为一种特殊针法,因其具有简便易行、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中,特别是对于脑源性疾病的治疗,但头针疗法的作用途径是什么?究竟应该用经络系统的未知作用来解释,还是用大脑皮层的神经调节机制来说明目前还没有一个一致的结论。头针的疗效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门,包括脑血流、生化水平和神经电生理等。近年来,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因其高安全性、高空间及高时间分辨率的优势已逐渐成为针灸机制的主流研究方法之一。目的:研究电针刺激特定头穴线对脑内特定相关功能区域活动的影响及规律,探索头针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者,排除核磁共振禁忌症,吃过晚饭后约下午六点在我院影像中心进行试验。与受试者进行充分沟通,了解相关试验过程后进入MRI扫描间,耳中塞耳塞并戴上耳机,戴上遮光眼罩,软垫固定头部,嘱其保持头部不动,关闭灯光,减少声音和光线刺激引起的皮层伪激活,然后进行常规MRI扫描和静息态数据采集(510s);采集完毕后由同一位临床经验丰富的针灸医师进入扫描间进行头针(右侧顶颞前斜线和右侧顶颞后斜线)针刺,稍行捻转手法后连接电针(波形:疏密波,频率:2/15Hz),强度以受试者感觉跳动但无疼痛感为度,刺激10min后并在保持持续刺激状态下进行第二次静息态数据采集(510s)。观察针刺前、针刺过程中静息态磁共振脑功能成像图的低频振幅值变化。结果:6例受试者在接受头针针刺后,脑功能激活区域中小脑、颞叶激活簇最明显、激活强度最高,且以左侧更为明显;结论:电针顶颞前斜线和顶颞后斜线可引起对侧小脑功能区的激活;顶颞前斜线和顶颞后斜线具有对侧交叉支配功能的特异性;头针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中枢效应机制有关。
其他文献
文章首先讲了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完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对策。
为了更准确地研究涡旋压缩机动涡旋盘实际运转时的应力应变情况,以某型号的涡旋压缩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实际稳定运行工况下动涡旋盘温度载荷的非线性分布情况。采用ANSYS Wo
在网络安全运行中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集中管理分散的日志和流量数据,通过采集、储存、检索以及分析等技术来提高网络安全分析与处理的效率,缩短网络安全分析的时间。同时通
在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BIM技术是继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后的又一次技术革命。在BIM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数据信息交互集成机制,造成建筑工程全寿命周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大幅推动了我国岩土工程施工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现如今,在岩土工程项目施工中,基础结构施工作为基础的一
通过试验,对某铝厂周围土壤中的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0~20cm耕层土壤中水溶性氟的质量浓度值在6.76~7.64mg/kg之间,平均为(7.28±0.36mg/kg);水溶性氟与总氟的比值为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