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鼠实验性缺氧缺血性损伤脑组织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的表达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sund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模型,了解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脑组织肉眼大体观、光镜病理学及电镜超微结构的改变。 方法:7日龄SD大鼠经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加8%氧气和92%氮气低氧处理2.5h,建立HIBD动物模型。对HIBD组不同时点①观察右侧脑组织大体改变;②HE染色、光镜观察右侧脑组织病理变化;③电镜观测右侧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①大体病变特点:缺氧缺血后24h,右侧脑组织出现明显充血水肿,72h后出现明显梗死灶,而左脑及假手术对照组肉眼未见到明显异常。②光镜观察发现:缺氧缺血后6h-12h,右侧脑组织少量神经元细胞出现水肿,24h神经元水肿加重、增多,72h出现明显的脑梗死,可见胶质细胞及大量炎性细胞的浸润,部分神经元丢失。③电镜超微结构观测发现:缺氧缺血后6h,部分神经元细胞线粒体即明显肿胀、嵴变短、甚至嵴消失,少量神经元胞浆出现空泡。72h时线粒体肿胀更加明显,并出现内质网扩张、核糖体减少、核染色质浓缩、核破碎等超微结构的改变。 结论:结扎新生鼠右侧颈总动脉加8%低氧处理2.5h,经大体观、光镜病理检查及电镜超微结构观测脑组织,证实符合HIBD的病理改变,表明本研究HIBD动物模型制作成功。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越来越普遍。这种手段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但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运用多媒体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地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呢?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多媒体 语文教学 教学应用  一、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
目的:通过比较角膜厚度不同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各项分析指标,探讨中央角膜厚度和青光眼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评价中央角膜厚度对青光眼患者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在知识日新月异、科技不断更新换代的时代,是拼命加快接受新知的速度,还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关注“沿途的风景”?知识学得完吗?不可能。学习知识的速度已经远远跟不上知识更新和传播的速度,也不可能跟得上。那么该怎么办呢?当然应该关注学习过程中诸如学习的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等这些“沿途的风景”。在教学中,仅仅关注学生知识的习得是不够的,如果引导学生体会方式方法,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启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