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的非典事件给国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近些年来国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威胁着人民健康和国家安全。而伴随着移动社交媒体的发展,去中心化的裂变式传播方式深刻改变着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社交媒体用户的信息参与,特别是信息传播行为,已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扩散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以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传播为例,以质性访谈和网络观察的研究方法获取研究资料,在危机传播研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首先以斯蒂文·芬克的危机阶段分析理论出发回顾了此次危机事件的整个过程,并聚焦于危机事件中的受众个体,细致考察看人们是如何应对一场具有高度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在危机传播的各个阶段中所表现出的状态,展开了怎样的危机信息传播活动,以及试图透过个体的危机信息传播行为来分析个体在事件中的危机应对。研究发现,在移动互联时代,社交媒体在危机事件中的个体危机应对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面对新冠疫情危机,个体首先通过社交媒体的使用与信息的获取建立起对疫情危机的认知,并基于人际关系和社交媒体特性展开了丰富的危机信息传播行为。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个体实现了传受角色的转化。并且,在与家庭成员的危机对话中,个体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面对家庭成员的危机沟通主体。与此同时,本研究以危机阶段分析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危机演进中个体心理的阶段性变化模式。研究发现,在危机演进中,个体也呈现出阶段性的心理特征,并且个体的心理状况与实际的信息传播行为或者说信息决策有着紧密的关联,具体表现为:在疫情的萌芽和爆发阶段,在强烈的危机感下,用户通过积极地信息传播来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带来的感染风险危害到身体健康;而在危机的蔓延和恢复阶段,用户则是通过主动的信息回避,减少信息的获取与传播,以应对心理层面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