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的广泛覆盖和深度嵌入正在掀起一场史无前例的传播革命。在中国,网民借助网络参与政治,通过以网络为平台或中介的舆论和行动影响现实,这种政治参与对传统政治参与的方式构成了巨大的颠覆,其内在诉求特征、运作方式及动力机制等都呈现出迥异的特质,传播技术革命所造就的崭新时空环境与社会转型的特殊语境交织叠加,使国家治理面临新的环境。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社会转型和新媒体迅猛发展两种力量交互作用的产物,它在现实层面表现为不同的行为主体基于特定事由和客观利益所展开的力量博弈,而在网络空间中则是以争夺解释权和定义权为核心的意义与信息博弈,并在全球化和个人化两大趋势交汇中形成。本研究基于经验案例,从事件类型、事件指向、公众关联性质、首发媒介、政府应对策略等方面考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总体特征、传播机理和网上网下互动机制,在微观层面剖析转型社会和网络社会背景下的公众参与和国家治理。研究认为,社会转型过程中集体怨恨的形成、权利意识与公众表达的兴起以及风险社会孕育的新型危机是网络群体性事件形成和发展的社会语境,新媒体技术革命塑造的以聚合、脱域、极化为特征的传播空间,促进了个体参与的社会化链接,集体行动的时空再造,传播权力的再中心化。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传播过程是多元传播主体博弈的过程,分化的传统媒体与不断崛起的意见领袖互动构成其内在的动力。传播过程中戏剧化的情节和符号化的表达构成了议题动员的信息文本特征,而旨在与社会情境形成共振的边界激活和议题动员成为事件传播的内在机制。政府作为传播场域中的重要参数,其不当应对推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蔓延和升级。研究认为,网络群体性事件中,公众的虚拟参与具有向现实参与转变的可能,两个空间维度中公众参与的交互转换构成了网络社会政治参与的崭新特征。网上网下互动是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其区别于一般网络舆论的重要特点。社会多元主体的互动策略、现实空间行动网络的构建、社会组织等关键群体的介入,是网上网下互动形成和发展的条件。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使跨阶层和跨地域的公众参与成为可能,并与更广泛人群的心理、情感乃至利益诉求形成关联,使参与行为表现出更多的偶然性、随机性和群体化特征,推动了集群行为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由平面化向立体化转变。根据网上网下互动方式,研究构建了一个分析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分析框架,在此框架内,对集体行动模式、决策压力模式和谣言扩散模式等三种网络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现实的表现方式作出了理论归纳。研究基于网民结构变化、社会思潮变动和传播技术变革三个维度,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审视。基于定量和定性分析结论,从宏观环境、中观机制和微观实践三个层面分析了网络社会管理面临的挑战,提出创新社会管理、更新解释框架、实施分类引导、推动信息公开等基于新媒体执政环境的应对策略。研究认为,网络群体性事件显示出公众不断增长的政治参与热情和国家制度回应之间的内在张力,具有从非制度性参与向制度性参与转化的可能。政府对新媒体执政环境的适应和驾驭需要经历一个在博弈中调适、转变、学习、更新的过程,从而才能由随机应对向品质提升的制度化阶段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