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Hoffa骨折,即股骨髁后方的冠状位骨折,学者Hoffa在1904年首次提出。Hoffa骨折是一种临床发病率较少,但是其漏诊误诊率却非常高而治愈率又相对较低的骨关节损伤性疾病。病因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如车祸、高处坠落伤等,机制尚不明确,通常认为膝关节>90°屈曲时,前后向直接暴力,使胫骨上段撞击股骨髁后部,产生的剪切力所致。临床上,骨折发生在股骨外侧髁比内侧髁多约2~3倍。单独发生多见,也见有双侧外髁或同侧内、外髁同时发生Hoffa骨折的报道。从AO分型上分析,Hoffa骨折属于B3型,但该分型对治疗及预后欠缺指导意义。Letenneur等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及走向将Hoffa骨折分为3型:Ⅰ型,累及整个后髁并平行股骨后侧皮质的垂直骨折;Ⅱ型,与髁基底部平行;Ⅲ型,股骨后髁斜行骨折。Lewis等在此分型上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发现Ⅰ、Ⅲ型骨折的骨折块后方均有软组织附着,有血运;Ⅱ型骨折的骨折块则几乎没有软组织附着,尤以Ⅱc型明显,几乎没有血运。Hoffa骨折为关节内不稳定骨折,涉及到负重关节面,精确的解剖复位极为重要。随着交通及建筑业的高速发展,股骨髁部高能量损伤的发生率逐年上升,Hoffa骨折的病例逐年增多,其中无明显移位的Hoffa骨折易被漏诊误诊。保守治疗时,应完全伸膝位石膏固定,但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因此,不论在移位与否,目前多主张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Hoffa骨折。目前针对Hoffa骨折的手术入路及固定方法的研究尚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为了尽量保存骨折块后方的软组织血供,一般Ⅰ型和Ⅲ型Hoffa骨折选择膝前外(内)侧入路及前后向螺钉固定;而Ⅱ型Hoffa骨折由于骨块较小,前后向螺钉固定不够稳固,故多采用后侧入路及后前向埋头螺钉固定。除此之外,也有使用钢板固定的报道。虽然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积累,Hoffa骨折的治愈率有了显著的提高,但采用现行手术固定方法的预后仍不令人满意。因此,通过研究Hoffa骨折的损伤机制,对现有的手术固定方法进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从而提高Hoffa骨折患者的治愈率是当前骨关节损伤修复领域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 2004年4月至2013年7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例通过前外(内)侧入路,行切开复位经股骨髁间窝螺钉及外(内)侧螺钉交叉固定治疗Hoffa骨折的病例(新方法组),及随机选取16例通过前外(内)侧入路,采用切开复位前后向螺钉固定(传统方法组)。所有患者均摄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及CT检查,并进一步MRI检查明确骨折移位情况及有无韧带及半月板损伤。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Knee Society Score(KSS)评分系统。结果:所有患者术程顺利,切口一期愈合,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复查影像学资料,骨折均表现为骨性愈合。术后均获24~32个月(平均27.1个月)随访,愈合时间:新方法组9~14周(平均11.36周),传统方法组9~14周(平均11.88周),P>0.05。膝关节功能参照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新手术方法治疗组平均得分174.6分(125~199分),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组平均得分157.7分(107~194分),P<0.05。结论:行切开复位经股骨髁间窝螺钉及外(内)侧螺钉交叉固定治疗Hoffa骨折,既增加了骨折固定的稳定性,又保护了关节面软骨,并能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减少了后遗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